2012年12月31日 星期一

日本除夕之鐘


除夕為「除日之夜」的簡稱。「除日」意指一年的最後一天,而「除」又有除舊布新的意思。

除夕之鐘是在大晦日(12/31,日本除夕)深夜12點正月(1月)到來之時,佛寺會升起火,敲響108下鐘聲,藉以迎接新年新氣象。象徵著佛教中讓人類感到困惑、苦惱的108種煩惱,由澄澈悠揚的鐘聲全部帶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煩惱有:慾望(包含肉體及心靈層面)、憤怒、執著與猜疑。

戰時日本各地寺廟都將大鐘上繳給政府熔作為武器,所以當時除夕夜無法維持敲鐘儀式。今日戰爭結束,這108下鐘聲同時也象徵著和平。

在台灣習慣與親朋好友熱熱鬧鬧跨年的大家,不妨也留些時間沉靜下來,敲響心中那一百零八下鐘聲,希望大家能夠在新的一年有更圓滿的收穫。

資料來源:http://www.jp-guide.net/manner/sa/joya-no-kane.html#3
圖片來源:http://www.kyotokoto.jp/archives/tag/除夜の鐘

2012年12月29日 星期六

新任法務大臣谷垣禎一表示「依法執行死刑」


自民黨於本月眾議院大選奪回政權後,確定由自民黨總裁安倍晉三擔任日本第九十六屆總理大臣。26日晚間,安倍首相正式對外發表內閣名單,前自民黨總裁谷垣禎如同之前預料,擔任法務大臣一職。

針對死刑的存廢問題,谷垣禎一於27日凌晨新內閣發表記者會上表示,「雖然最後必須由法務大臣來決定死刑的執行,但會一切尊重法院的判決結果。」在死刑存廢問題的立場上,谷垣禎一認為「死刑制度基本上仍有維持的必要性,從被害者與國民法感情來考量,死刑制度的設置於現在尚有充分的理由。因此,會依照法律規定來執行法務大臣的職務。」從該記者會的發言立場來看,對於死刑的執行問題上,谷垣法務大臣可說是表現出積極肯定的態度。

日本目前仍有135名死刑犯,民主黨政權自2010年7月到今年3月將近兩年時間未執行任何死刑。距今最近一次死刑執行為今年8月,由當時法務大臣瀧實簽屬兩名死刑犯的執行令。法務大臣對於死刑問題的立場與態度,也或多或少牽動死刑的執行與否。例如小泉首相時代的法務大臣杉浦正健,於就任時即明確表示,基於其自身的信念,在職期間絕不簽署任何死刑執行令。在擔任法務大臣期間,甚至拒絕簽署法務省內部所上呈的死刑執行命令書。自2005年就職至2006年9月小泉內閣總辭為止,成為1993年死刑執行再開後,至退任為止不簽署任何死刑執行令的法務大臣中,任期最長記錄者。杉浦本人則表示,自己雖然不算是死刑反對論者,但是仍想要遵從自身長久以來的一貫信念。在死刑制度的立場上,國際社會潮流明確的是走向廢除的努力目標,如果採行終身監禁制度,或許是可行的配套方案。

當然在歷任法務大臣中亦有極為積極執行死刑者,例如第一次安倍內閣時代的法務大臣鳩山邦夫。鳩山邦夫於在任期間執行十三名死刑犯,因此當時被朝日新聞稱為「永遠的死刑執行者」「死神:鳩山邦夫」。對此鳩山本人則表示,「在執行剝奪犯人生命的極刑時,心情絕不平靜。死刑犯也有其人權與人格。具備慎重的司法判斷與法律明確規定,執行這樣痛苦的結局。我認為絕對不是把他們帶到死神身邊,對被執行的死刑犯而言這樣的說法是一種侮辱。稱我為死神這樣的表現方式會造成多大的不良影響,毫不在意就登載這種輕率文章的態度,才是在混亂社會。」

在谷垣禎一出任法務大臣確定後,國際特赦組織即立即致信谷垣本人,要求停止一切死刑的執行。信中強調,目前日本為世界上僅存執行死刑的少數國家之一,在八大工業國中更只剩美國與日本維持死刑的執行。要求停止執行死刑的第四次決議案,上個月於聯合國大會進行表決,結果有110國贊成,39國反對,36國棄權。贊成國家數目相較以往為最多的一次,證明國際社會對於死刑廢止的重視程度。基於國際社會重要的一員,日本應該明確認識廢止死刑制度與尊重人權價值的重要性。

此外,於今年八月日本再次執行兩名死刑犯時,歐盟也公開對日本表達反對與遺憾之意。

新聞網址:http://www.asahi.com/politics/update/1227/TKY201212270356.html

2012年12月28日 星期五

日本新年豆知識,你/妳知道幾個呢?


年神:
年神被認為是給與家家戶戶一年份的幸福,從高山降臨的新年之神。也被稱作是正月(一月/新年)神、歲德神。從前,傳說死去的人們會成為田野、山林的神,並在正月轉變為年神,守護著子子孫孫。所以年神也可說是我們現在稱呼「祖先」的神靈。另外也有見解認為年神是農耕之神。

御節料理:
原本指的是在季節變更時的節日裡奉獻給神明的料理,其中又專指最重要的正月料理。除了供獻給年神之外,御節料理也祈求著家族的幸福。所以裡面的山珍海味在在都包含著五穀豐收、家族健康安全、子孫繁榮等期許。習慣上正月三天都會吃裝在一層層盒子裡的御節料理,所以內容物通常是較耐保存的食物。

鏡餅:
自古以來,麻糬被認為是供奉給神明的食物,在祝賀的場合、祭典等都是不可或缺的要角。正月獻給神明的麻糬又被作成圓形,也就是人類靈魂的模樣。因為跟鏡子的形狀相同,所以就被稱為鏡餅。鏡餅外觀是由一個小圓麻糬疊在另一個較大的圓麻糬上,象徵著日與月。從前多數家庭都會自己製作麻糬,但12月29號作好的麻糬因日文「9」的發音跟「苦(ku)」相同,被叫作「苦餅」有著不好的象徵,所以習俗上忌諱這一天作鏡餅。(但也有地區認為9跟「福」讀音很像所以並不在意。)同樣的,12月31號才裝飾上的鏡餅也被認為「誠意不足」、「很像喪事的裝飾」而成為日本人的忌諱。鏡餅要擺在家裡裝飾著,到隔年1月11號「鏡開」這一天才能食用。

雜煮:
將奉獻給神明的麻糬加入蔬菜、雞肉、魚肉等一起烹煮的料理。全日本各地都有著獨具當地特色的雜煮,最大的區別就是關西的白味噌風與關東的醬油風。另外麻糬的形狀也因地域而有所不同。關西常用的是圓形麻糬,據稱是起源於鏡餅的形狀;而關東則食用長方形麻糬。

祝い箸:
迎春時與御節料理一起擺放的圓柱型筷子。兩端都作成漸細的形狀-一端給神明使用,一端給人類使用-有「神人共食」的意涵。又因其兩端細長,中間粗圓的模樣,也被稱作能帶來五穀豐收的「俵箸」(「米俵」,米袋的意思);或是子孫繁榮的「ハラミ箸」(ハラミharami,懷孕的意思)。祝い箸多以柳木作其素材,因為柳木富含彈力不易折斷,故象徵著好的開始。而且柳樹被認為是春天第一個冒出新芽之樹,再加上人們相信柳樹有破除邪氣的神聖力量,所以正月三天用柳木作的祝い箸吃御節料理就成為日本的一項新年習俗。

屠蘇:
新年時作為祝賀用而飲用的漢方藥酒,有著「屠殺惡鬼,死者復甦」的意思。在元旦這一天家族中會按歲數由最年幼者開始依序輪流飲用屠蘇酒。原本在平安時代只是宮廷中元旦的儀式,後來才漸漸流傳至庶民生活中成為一種大眾文化。

資料來源:
http://www.kibun.co.jp/enter/osechi/shogatu/taisetu/osechiryouri.html
http://100.yahoo.co.jp/
圖片來源:
http://www.naniwa-i.com/dandan_blog/entries/000110.html

2012. 12. 24 日本產經新聞 國際情勢分析,吉村剛史觀點:受制於親中派的台灣媒體


以香港壹傳媒媒體集團(Next Media)為中心的台灣媒體併購案上個月28日簽約,並在台灣社會引起宣然大波。壹傳媒雖由台灣的企業家共同出資收購繼承,但其中也包括以親中立場聞名的媒體鉅子。中國對於台灣的言論機關逐漸增大的影響力,引起台灣學者與學生的高度警覺與反對。

有線電視所遭逢的失敗

本次被併購的媒體包括台灣的大眾報紙「蘋果日報」、「爽報」、雜誌「壹周刊」以及有線電視「壹電視」。壹傳媒在香港本土大獲成功之後,2001 年開始,壹周刊與蘋果日報紛紛打進台灣市場。以民主、自由的觀點作為基軸、對中國進行批判的犀利風格、對於特定社會事件的焦點報導、以及政界、演藝界的八卦追蹤等要素,使得蘋果日報在台灣獲得相當高的人氣,每日43萬份的紙本發行數,更使得蘋果日報成為台灣第二大日報。

然而,2009年成立的「壹電視」,卻在加入電視競爭市場的過程中耗損許多資金。壹電視在尚未正式開始經營電視事業時,就已在經營上遭逢困難,截至2012年3月,壹電視的赤字已超過11 元港幣(約120億日圓)。因此,壹傳媒決定將在台灣的媒體事業以總額175億新臺幣的金額(約500億日圓)出售。

共同出資收購繼承壹傳媒的企業家,包括台灣的化學龍頭台塑集團王文淵總裁、台灣的媒體鉅子旺中集團的蔡衍明以及長子蔡紹中(旺中媒體集團社長)、金融鉅子中國信託金融控股創業者辜濂松的長子辜仲諒(中信慈善基金會理事長)、葬儀事業龍頭龍巖人壽李世聰、以及台灣產物保險公司的的李泰宏。

蘋果日報,爽報,壹周刊等等文字媒體由台塑集團以34%,蔡紹中32%,辜仲諒20%,李世聰14%的股權比例收購。壹電視則由王文淵家族以34%,李泰宏32%,辜仲諒20%,李世聰14%的股權比例所收購。中信集團辜仲諒原本希望由個人出資買下壹傳媒,但礙於台灣金融產金分離的原則,辜仲諒的出資比例僅達20%。

暗中潛入的中國勢力

關於本次媒體併購案,台灣社會最為關切的是甫成為文字媒體界第二大股東的蔡紹中。作為蔡紹中資金後盾的蔡衍明自2007年開始收購台灣媒體。至2009年止,被視為保守立場陣營大報的「中國時報」、「工商時報」乃至中國電視、中天電視電視公司已全數為蔡衍明所收購。蔡衍明原本是位於台灣東北部宜蘭縣的食品公司(旺旺仙貝)的經營者,在引進日本仙貝公司的技術之後,旺旺集團一躍成為製造與販賣仙貝的龍頭企業,蔡衍明也因此成為「台灣首富」。
90年代以來,旺旺集團在中國市場大有斬獲,蔡衍明也因此在上海設下商業據點,並與中國政要保持良好關係。針對釣魚台的日本政府的國有化政策,蔡衍明主張台灣也對於釣魚台保有主權。就在日台漁業協議進行協商的期間,台灣宜蘭縣的漁民於9月25日組成抗議漁船隊侵入釣魚台附近的日本領海。宜蘭政府拒絕補助漁民燃料費,由蔡衍明取而代之捐出500萬台幣(約1450萬日元)。

蔡衍明的「希望看見中國與台灣的統一」等發言不僅曾經引起台灣輿論的高度關注,旗下媒體的傾中立場也日益鮮明。在蔡衍明將媒體「私有化」的批判聲浪中,資深記者也相繼辭職。

逐漸蔓延的反對聲浪

蔡衍明在收購有線電視公司中嘉網路的同時,對於妨礙壹電視進入競爭市場一事也動作頻頻。此舉引起台灣社會對媒體一元化以及新聞自由後退的焦慮,因此出現拒絕購買旺中集團旗下的中國時報等的公民運動。這次的媒體併購案被學者與學生認為是「中國勢力支配台灣媒體、操縱台灣輿論的預言成真」的證據,抗議期間學生更與政府當局爆發衝突。

併購案須依法於兩月內經過公平交易委員會、行政院通訊傳播委員會、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的審查,但蘋果日報記者群則普遍持悲觀態度,認為政府部會的審查機制難以出現扭轉走勢的結果。


新聞來源:
http://sankei.jp.msn.com/world/news/121224/chn12122412000001-n1.htm

2012年12月27日 星期四

八名支援福島核災的雷根號美軍士兵被曝,向美國法院提告請求東電賠償一億一千萬美元


(圖:東日本大地震後,美國雷根號航空母艦戰鬥群停靠福島外海執行救援物資運補任務 共同社)

東日本大震災後,美國派遣雷根號航空母艦戰鬥群進駐東北外海的三陸沖執行地震及福島核災的救援任務,八名於雷根號服役的美軍士兵於27號正式向加州聖地牙哥地方法院提告,主張東京電力公司未將福島核電廠事故可能造成的影響事先進行正確的傳達,導致美軍官兵因協助救災而被曝,並且具體向東京電力公司請求一億一千萬美元的損害賠償。

雷根號航空母艦戰鬥群在大地震後,立即被派遣到被災地執行代號「友達(Tomodachi)行動」的救災任務,八名原告美軍士兵因為當時於航空母艦甲板上執行飛機起降任務而被曝。東京電力公司表示,這次訴訟是福島核災該公司第一次面臨在海外法院起訴的訴訟。

新聞及圖片來源:
http://www.47news.jp/CN/201212/CN2012122701001472.html

2012年12月26日 星期三

2012年年度漢字


本月12日於京都古剎清水寺選出了2012年度的代表漢字「金」,由清水寺住持森清範於特大尺寸的和紙上,揮筆寫下充分反映出今年現狀的「金」字。

同樣位於京都市的財團法人日本漢字能力檢定協會,日前公開招募今年度的代表漢字。在25萬8912封回函中,以「金」作為本年代表漢字的投稿即有9156封,在數量上排名第一。其中多數以倫敦奧運中日本國手們的活躍、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獲頒諾貝爾醫學獎等登上「金字塔」的頂端事蹟,以及消費稅增稅與社會福利給付額的增加等攸關「金錢」的事件回顧,作為支持「金」選作年度代表字的具體理由。

清水寺的森住持表示,「在混沌昏暗的世局中見到一線光明,充分感受到力求奮進的日本人氣概。」

作為今年代表字的「金」,於2000年度於也因為雪梨奧運與金融風暴及改革等理由,被選為當年度的代表漢字。

2012年12月14日 星期五

日本媒體報導台灣媒體併購案新聞


「親中派企業將購入港資台灣媒體」

發行蘋果日報等刊物的香港壹傳媒(Next Media)集團,於27日決定將台灣的媒體事業出售給五家台灣企業,當中包括與中國關係良好的企業,台灣社會內部因而對中國日益增強的影響力彌漫著憂慮感。

壹傳媒於2001年展開在台灣的事業版圖,旗下無論是重視社會事件的蘋果日報,或是強打演藝界動向與政治家醜聞的壹週刊都廣受好評。

然而因為對電視事業投入 大量資金,卻卡在電視經營執照申請案遲遲未獲得許可,無法正式播映有線電視,成為台灣傳媒事業經營赤字的主因。

台灣壹傳媒的總出售金額為175億台幣(約 為490億日元)。

買家包含了蔡衍明的旺旺集團,蔡曾經在九月下旬資助在釣魚台海域進行抗議活動的船隻。

本次併購案則出資買下報紙與雜誌事業百分 之三十二的股權。

由於蔡已經買下大報”中國時報”及兩家電視台,隨著併購案成立,其市佔率將會超過四成,恐有媒體集中化之疑慮,因此自29日起,公平交易委員會將對此案進行審查。

眾所週知,蔡與中國政府保持著良好的政商關係。

除蔡之外尚有台灣塑膠以及金融業的中國信託,也以家族或是其相關公司的名義出資,但兩者均為在中國進行鉅額投資的企業。
原本在香港起家的蘋果日報以其反中路線而知名,在台灣也採取同樣的報導方針。

儘管出資者分別表明”不會干涉新聞編輯”,但今後是否會受到壓力而無法刊載批判中國的新聞,始終令人憂心。

因此在野的民進黨高呼”媒體市場的壟斷與中國勢力的介入勢必會衝擊到台灣的言論自由”,表達了強烈的反對意見。

大學生們也在街頭持續著抗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