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9日 星期五

日本十一月傳統祭典---「七五三」的根源


每年的11月15日前後,可以看到許多穿著正式服裝的孩子們去參拜的身影,有點驕傲地可愛模樣,讓人看了不禁會心一笑。

七五三這個名詞是從明治時代以後才開始使用。原本是貴族、武士、富裕階級等家庭的幼兒慶典,戰後在一般民眾間也逐漸傳播開來。

江戶時代以前,七五三稱作「髮置」、「袴着」、「帶解(紐解)」。

髮置是三歲孩童的慶祝活動。嬰兒時期剃掉的頭髮從這天起開始留長,蘊含著「已經三歲了,不開始自己整理頭髮不行喔」的意義。

袴着指五歲男童穿上袴(下半身的衣物),站在棋盤上朝著惠方(當年的吉祥方位)跳下。與髮置相同,舉行袴着之後,孩子就要學會自己穿袴;帶解(七歲女童的慶典)則是不再穿有繩子的衣服,而改穿需用腰帶的服飾。以上都是成長成人的通過禮儀(人生禮儀),並將其轉化成容易理解的儀式。

袴着限於男童、帶解限於女童的原因,也許是由於男童11歲時還須舉行元服(成人儀式),如果七歲時還有儀式,則兩者間時間點會太過接近。


現代的行事:

大致上會事前由母親娘家準備正式服裝,再讓小朋友們穿去參加祭拜。神社的祭拜結束之後,小朋友還會再獲得祝賀詞。以上就是七五三基本的行事。

小朋友藉由儀式讓神明認識,並祈求神明接下來也繼續守護孩子。參拜之後,可以獲得御守、千歲糖等祭拜完神明後的供品。

最近也有人會利用難得的機會幫小孩拍成長紀念照,或把平時不住一起的祖父母請來一起開盛大的家庭派對。藉由大家一起慶祝孩童健康地成長,也再次確認了家族間的羈絆不是嗎?


資料來源:リビング京都中央第1648號第六版
圖片來源:http://www.seo-shashinkan.com/gallery/753.php

2013年11月27日 星期三

日版「國安會」誕生:日本今日修法通過設立「國家安全保障會議」


日本參議院今天在自民黨、公明黨、民主黨等朝野各黨多數支持之下,通過國家安全保障會議創設關連法案,正式成立直屬於首相官邸、行使外交、國家安全等重大國家政策決策的核心決策型組織機制。

國家安全保障會議的組織設計源自於美國,台灣亦早於年即設立直接隸屬於總統府的國家安全會議。國安會的目的在於貫徹與發揮總統的核心決策權力,以及排除內閣各行政機關間職權職掌的隔閡與行政往來的無效率性,透過作為行政罪權力的首相官邸掌握直接主導以增進重大國防外交政策的危機管理與決策能力。近年來即便在非總統制國家中,國安會的組織設立也逐漸成為潮流。而直接影響日本成立國家安全保障會議的契機,無非近年來東亞局勢因北韓的核武、飛彈危機,以及中國的強勢崛起與進入太平洋的海權爭霸政策而與日本屢次產生衝突的釣魚台爭議等重大外交、國防問題頻發,致使日本開始提起創設國安會的討論。

今後的國家安全保障會議將以首相、官房長官、外務相、防衛相等四方會合的常設化機制作為核心,並在內閣官房長官室下設立相當於秘書處的事務局,事務局的職權職掌亦將包含內閣各行政機關間的協調、政策的制定規劃以及法案擬定工作。

首任事務局長人選,安倍晉三首相將指派現任內閣官房參與谷內正太郎擔任,預估秘書處的常設人力配置規模為約60人。


資料來源:
http://sankei.jp.msn.com/politics/news/131125/plc13112519150015-n1.htm
圖片來源:
http://blogs.yahoo.co.jp/jun777self/12112342.html

2013年11月20日 星期三

瘦肉變身霜降牛肉?日本也傳出食品標示不明事件


近來台灣發生多起關於食品安全的標示不實事件。無獨有偶地,日本近來也接連發生數起違法的標示不實事件,如高級飯店標榜使用伊勢龍蝦、京都九條蔥、日本國產和牛、鮮榨果汁等高檔食材料理的美食,卻被踢爆實際上是用進口龍蝦、一般青蔥、灌入牛脂肪的進口牛肉、組合牛肉、罐裝果汁等等低價食材製作。在民眾對於餐飲界的不信任感逐漸蔓延之際,日本新聞媒體特地深入製作牛肉加工的現場進行採訪,還原加工牛肉的製作過程。

◆肉品加工所需時間僅僅1至2分鐘

原本含脂率相當低的牛肉紅肉,是如何變成香滑軟嫩、入口即化的高級牛肉呢?根據受訪的匿名日本肉品加工業者透露,其實只需1到2分鐘,原本略顯乾柴的瘦肉,在經過機器加工注射牛脂肪到內部後,就可以搖身一變成為帶有霜降雪花紋路的高級肉品。

據採訪記者指出,加工業者坦承,其所使用的加工肉品泰半是由從澳洲、紐西蘭進口的已生產母牛,由於生產過後的母牛肉質硬韌口感粗糙,不受一般消費者親徠,因此進貨價格相當低廉。也因為其與高級牛肉的價差巨大,即便加工用的機器開發成本相當高昂,加工業者仍然有利可圖。

加工用的機台外觀上酷似針山,插滿了長約20公分的尖細針頭,注射針的數量估計約有200支左右。尚未加工過的瘦肉一塊塊經由機台的輸送帶送到加工機器的「針山」下,隨著針山機械式有條不紊地起起落落,「美味」也隨之注入這一塊塊的巨大紅肉當中--其中不僅是精製過的日本國產牛油脂,也包含了胺基酸等等的人工添加物,讓原本索然無味的乾瘦牛肉,一瞬間成為了星級飯店的招牌主菜。

記者在食品加工廠也分別試食了加工前與加工後的肉品。加工前的肉品,一入口就感受到其硬韌,纖維粗糙不說、肉質乾澀磨口、咬嚼費勁,難以吞嚥,完全無法聯想到小當家的「美味」二字。與之相比,加工後的霜降肉,一口咬下去潤滿整個口腔的清甜肉汁,與軟嫩入口即化的鮮美肉質,實難與先前的未加工肉相提並論。

加工過後的牛脂注入肉品,經由批發業者出貨。從一般市井小民光顧的平價便當店,到高級的和洋餐廳,皆是該名受訪加工業者的零售客戶。

負責加工機台開發的員工指出,不若日本牛多以飼料餵食,以牧草為主食的國外產牛肉,雖然價格相對低廉,但肉質多嫌老硬,不合日本消費大眾的胃口;但是日本國產牛肉水漲船高的高價又常令消費者望之怯步,因此才萌生了開發能夠注入牛脂肪到一般紅肉使其軟嫩、而且又能以合理價格提供給消費者的想法。「這是把肉變好吃的技術啊。我家的小朋友也吃這個的。」負責開發的員工強調加工技術的優點不應被抹殺。而該公司社長也憂心連日來的新聞報導會導致其公司苦心經營的企業形象毀於一旦。「我們作的不是什麼見不得人的虧心事。對這項技術我們也是感到相當自豪的。」

◆受惠於美國狂牛症恐慌 加工牛肉銷售通路大幅擴展

依據農林水產省(相當於台灣的農委會)以及肉品加工業者的相關資訊,牛脂肪注入的相關技術研發始於1980年代,主要的目的係為了解決在日本大量畜養的Holstein荷蘭種乳牛在過了泌乳期無法採乳後的肉質能夠被日本消費者所接受,因而著手開發相關技術。而後於1991年起日本開放外國牛肉進口自由化,為了讓外國進口的低價牛肉能夠滿足日本民眾對於牛肉的美好想像,相關的研究開發盛極一時。由於當時進口的美國牛肉亦是以飼料圈養,其軟嫩肉質較受日本民眾歡迎,因此相關的研究開發多係針對從澳洲進口的牛肉。然而,於2003年美國爆發狂牛症疫情後,日本禁止美國牛肉進口,澳洲牛肉自此鹹魚翻身,不論是一般的家庭餐廳、居酒屋、牛丼連鎖店、烤肉店、便當店等等,都可以見到澳洲牛的蹤影。

另一方面,近來標示不實的話題延燒的另一種加工肉品「組合肉」,則是從1960年代起就開始製作販賣。組合肉的原料多半來自骨仔肉、內臟等沒有在市場上流通的肉類,配合凝固劑、黏著劑等食品添加物使其定型後,於市面上販售。有時候也有顧客會指定用較高等級的肉類作為加工原料。「本來是沒法在市場上賣的、要扔了的肉,透過加工技術讓這些肉不浪費、能夠有效地被利用,不是很好嗎?只要有清楚標示組合肉,售價也便宜些,不就好了嗎?」該肉品加工廠的社長面露慍色、憤憤不平地向記者抱怨著。

某家大阪的肉品批發業者也指出,因為進口穀物的飼料價格連年上漲,使得牛肉價格也隨之攀升,餐飲業為避免漲價嚇跑客人,只好改用加工肉品充數。A3等級的日本國產沙朗1公斤的批發進貨價至少5000元日幣起跳,但是牛脂注入肉的批發價只要1400到2000元不等,而組合肉的價格更低,只要7、800元左右就可以從加工業者進到品相不差的貨。

◆餐飲業明確標示使用加工牛肉的情形並不多見

雖然有些餐廳的確在菜單中明確標示提供的牛肉是加工肉品,如在岡山縣設有15家分店、標榜經濟實惠的牛排連鎖店「ミスター・バーク」,在菜單上即清楚註明該店販售的180克澳洲沙朗牛排是採用「和牛脂注入肉」,並以1299元日幣的超低價格提供給消費者,相較於未經加工的美國沙朗牛排,前者的人氣明顯高於後者。又如同曾經遭日本消費者廳因為標示不實而被處分的「バークジャパン」,雖然嗣後已於菜單上全面標明使用加工肉品,其營業額據稱也未見衰退。

然而,相較於明確標示的店家,更多的情況是餐飲業者在菜單上玩起文字遊戲。如2009年發生組合肉牛排大腸桿菌食物中毒事件的日本「胡椒廚房」連鎖餐廳,雖然曾經一度中止使用組合肉與牛脂注入肉,但由於許多常客對於使用牛脂注入肉作成的牛排停止販賣感到相當惋惜的緣故,該餐廳嗣後已再度開始販售使用牛脂注入肉製作的餐點,然而,在菜單上,胡椒廚房並未註明該餐點是採用牛脂注入肉,僅僅是印了一行小字「本肉品經調味加工處理過」。

對於食品業界相當熟悉的記者指出,組合肉與牛脂注入肉等的加工肉品的優勢在於加工業者可以在肉塊的大小、形狀、肉味以及口感上作細微的調整,因此餐飲業喜愛採用加工肉品是有其道理,但是明確標示採用加工肉品的店家卻是寥寥可數,另外也有些店家會標示「經軟化加工處理」「經調味加工處理」等等語焉不詳、曖昧不清的說明文字。

消費者對於食品安全的不信任感究竟何時才能解消呢?在一連串爆發的標示不實事件後,不論是日本抑或台灣的消費者,都還佇在徬徨的十字路口。


資料來源:
http://www.asahi.com/articles/TKY201311050392.html
http://www.asahi.com/articles/OSK201311120113.html
圖片來源:
http://www.kobe-np.co.jp/news/keizai/201311/0006495303.shtml

2013年11月16日 星期六

貼近「青年求職自殺」的背景――找不到容身之處、無法安身立命的那些日本青年們


9月10日是WHO訂定的「世界預防自殺日」。日本也將10日至16日間訂為「預防自殺週」。日本NPO自殺防治對策中心「Life Link」代表清水康之就近年變得非常嚴重的青年自殺問題,特別是被稱為「求職自殺」,也就是因求職不順而自殺的青年們,考察了其背景。以下是清水先生的解說。

◆ 青年求職自殺大幅增加
根據日本警察廳的統計,因「求職失敗」而自殺的20~30歲青年,比起五年前(2007年:60人),去年(2012年)大幅增加了2.5倍。但是這僅僅是冰山一角。如果以一般認為,自殺未遂者是實際死亡者的10倍來看的話,至少每年有1000人以上的青年,因為「求職失敗」而嘗試自殺。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青年,會僅因為「找不到工作」這種程度的理由而自殺呢?我們為了研究其背景,對200名以上正在求職的大學生或研究生進行了調查。以下將主要介紹調查結果中,特別令人印象深刻的幾點。

◆ 青年眼中的日本社會與所冀望的安定生活

首先令人驚訝的是,對於日本社會持負面看法的學生非常多。例如,對於日本社會是「誠實者會得到回報的社會嗎?還是會被當做笨蛋的社會?」此一問題,有69%的學生回答「日本社會是誠實者會被當做笨蛋的社會。」相同的,問到日本社會是「會對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手的社會嗎?還是不會給予任何幫助的社會?」的時候,有65%的學生回答「日本社會是對需要幫助的人不會給予任何幫助的社會。」再者,針對「是否想成為正職員工」此一問題,「絕對想」有70%,加上回答「可以的話想」(27%)的話,共有97%的學生回答「想成為正職員工」。對於其理由,則有7成的學生回答「成為正職員工的話才能有安定的生活」。

但是,這裡所提到的「安定」,並不是像終身雇用制那樣的「對將來生活的安定保障」。因為,在問到「想在最初就職的公司待幾年」時,回答「到退休為止」的學生,只有占20%。也就是說,我們認為,導致有很多學生希望當正職員工的原因是,在不對人伸出援手的日本社會中,為了不要流落街頭,得以生存下去,以及作為一種防禦反應,而含有緊急避難的意味。

◆ 求職活動的現實

實際上在求職活動開始後,感覺「不能接受」、「有不滿」的學生高達67%。例如:有在「還不能進行雇用活動」的時期,就在檯面下內定的企業;也有一面宣稱「不問學歷」但實際上卻是以所就讀的大學來進行篩選的企業。再者,雖然經濟團體聯合會等有定出「求職活動規則」一類指南,實際上是非常形式化。有許多學生因為相信企業的表面說詞而求職,結果這樣誠實的人卻被當做笨蛋。

各位知道寄給求職學生的「祝福信」嗎?雖然在字面上看來是很光明、積極向前的,但實際上所謂的「祝福信」是不錄取通知。由於這類的信件都以「很可惜跟您沒有緣分,祝您之後的求職順利成功。」「誠心地為您之後的奮鬥而祝福。」等等的這類句子做結尾,因而在學生間將不錄取通知稱之為「祝福信」。

更令人吃驚的是,還有「沉默的祝福」這樣的東西存在。這是指,沉默地,意即「渺無音訊的祝福信」、「連不錄取通知都不寄」這樣的情況也是有的。參加調查的七成以上求職學生,都有實際經驗過「沉默的祝福」。

◆ 在成長過程中努力抹消自我,在求職活動中急忙找尋自我

但是,就算有著這樣的經驗,如願被錄取成為正職員工的話,就能夠安心了。即使遭到過份的對待,同時如果可以找到工作的話,藉由工作找到人生的目標或是意義的人也不少吧?我想我們在當學生的時候,也是這樣克服求職的關卡過來的。

話雖如此,現在的學生不一樣了。應徵30間、50間,或是應徵100間公司,一次也沒有被錄取的學生也不少。

以下介紹在進行與調查相關的公聽會時,從求職學生聽來的故事:「怎麼看因為求職失敗而自殺的青年增加這件事呢?可以理解嗎?」當我們這樣問時,四名受訪的求職學生全部都回答能夠理解。進一步追問「能夠理解,怎麼說呢?」求職學生則表示:「我,我們,從小開始就是一面害怕著周圍的目光,戰戰競競地一面生活的。」也就是說,在小學、中學時,想著怎麼樣才能不被霸凌,不成為被霸凌的目標而平安畢業,就這樣害怕、戰戰競競地生活著。他們並非想著「我想做這個、想做那個」,而是為求盡量低調,不要突出醒目,而始終扮演著不會被周圍的人排擠、排除的角色,是靠著不斷演戲活過來的。而且,對於國中高中的升學,學生也非常在意老師與父母的評價。因為現在的學校對於「學習熱情」也列為評分的一環,因此希望進大學的話,就算是演出來的,也不得不表現「幹勁」給學校看。就這樣觀察著成人的臉色,做作地笑著,一路表演著「好孩子」。

然後,總算進了大學,可以從周圍的評價、必須跟大家一樣的壓力中稍微解放的時候,才喘了一口氣,求職活動就開始了。求職時在企業間穿梭,有一些面試時一定會被問到的問題:「你的夢想是什麼呢?」「你辦得到什麼別人辦不到的事情嗎?」學生們說,這是有生以來第一次被問「你…」這樣的問題。從小開始,明明就是被要求與周遭的人一樣,為了消除自己的存在而努力著活過來的,但卻突然在求職時被問及「你….」的時候,非常驚訝。

在面試時拼了老命,進行「自我分析」或「自我探索」,在求職的申請出上寫下模模糊糊看到的自我,而且對幾十間公司都同樣這麼做。面試的時候也是,想著面試官會怎麼樣評價自己,要說什麼才會被錄取,一面注意著對方的評價一面回答。即使如此,完全沒有任何企業錄取自己的話,明明從小到大都按照要求活過來了,就算如此也沒能獲得自己的容身之處或舞台的話,該怎麼辦呢?

學生們說「可以理解」的意思,並不是「積極地想死」、「想自殺」的意思,而是對於「對於這種人生,已經不想要再這樣荒謬地活著了」的這種心情,表示很了解的意思。

在這次的調查中,因為開始求職而覺得「認真地想尋死」、「想自殺」的學生,實際上高達21%。這是非常驚人的數字。

◆ 問題的根源


談到求職活動的問題的話,問題的本質並不是在求職時期本身。 是黑箱作業的問題、是不守規則的企業的問題、或者是升學導向的日本教育體系的整體問題。這些問題造成的扭曲,集中地侵襲著求職學生。

這些與求職相關的問題,換句話說,這種黑心企業啃食青年的情形,或是社會新鮮人有3成會在3年內離職的事實,其根源是一樣的。

青年求職自殺此一問題的背後所存在的,也是我們成人社會的問題。


新聞來源:
http://www.nhk.or.jp/kaisetsu-blog/400/167020.html
圖片來源:
http://1topi.jp/curator/hidarikikidesuy/1310/25/353641

2013年11月12日 星期二

不能跳舞的國度――日本


跳舞有賣春的危險?不檢點?

◆ 不能跳舞的國度――日本
新宿、六本木、大阪――這些昔日的夜遊城鎮,近來據說有了諸多變異。「夜店」有如骨牌效應般紛紛被逼得關門大吉、甚至宣告倒閉。當你正覺納悶,走進僅存的那幾家夜店時,卻發現門口張貼著斗大的「禁止跳舞」標示。這實在令人摸不著頭緒:「到夜店來豈有不能跳舞的道理?」

◆ 「風俗營業法」有名無實的存在

原來,「風俗營業法」(即色情賭博行業管制法)長久以來影響著日本的「跳舞界」,至今始終是個無人碰觸的灰色地帶,懸而未決的問題。根據戰後沒多久(1948年)制定的這項法律,凡在舞廳或餐飲店裡「供客人跳舞」,即該當為一種「色情營業」,因此,其營業必須通過公安委員會的許可。風俗營業法的許可要件相當嚴格,除了明定舞廳面積要超過60平方公尺等等的這種相當細密的條件之外,即便取得了主管機關的許可,還有「營業時間不得超過凌晨一點」等階段式規定。

首先必須了解這項法律制定當時的時代背景。二次世界大戰以前,舞廳常被當為賣春的交涉場所來使用。此外,以當時的日本社會道德意識來看,「男女身體緊貼」被認為是一種「淫亂不檢點」的行為。

Japan Times 指出:「這項法律是戰後為了取締絮亂的風紀,由麥克阿瑟為首的駐日盟軍最高司令官總司令部(GHQ)所主導制定的。即使認為在音樂演奏必須仰賴樂隊的那個時代,60平方公尺的舞廳面積設定的規定還算妥當,但是如今,體積很小的器材配備就能播放出大音量的音樂,這樣的規定已經不合時宜了。」更何況,如果Japan Times所指出的,在理所當然是密室狀態的卡拉OK、居酒屋、酒吧、柏青哥等場所,男女要怎麼依偎都不會受到管束,更能夠正大光明的營業24小時。然而一旦牽扯上「跳舞」,營業時間就會立即受到嚴格限制,這不是非常弔詭嗎?

不過,這項法律長年以來一直都沒有被適用。「夜店」也因為其越夜越熱的「特性」,無照營業的店鋪不計其數,顧客也理所當然的在裡面「跳舞」。多數人應該連有受到風營法管制都渾然不知,警方也默認這樣的現象。風營法就在無人碰觸、質疑的情況之下存在至今。

然而,這樣的情形到了2011年有了大轉變。警方忽然嚴格地執行、適用風俗營業法,展開了強化取締。

◆ 突如其來的強化取締

警方何以展開如此迅雷不及掩耳的強化取締,有一說認為是因為2010年在大阪某夜店發生的大學生死亡事故;也有認為是肇因於夜店周圍的住戶向警方群起舉發抗議。夜店成為了藥物濫用的溫床一事也有被認為是起因。然而不論是哪一個團體提出了這樣的疑問,警方都沒有明確的答案,因此真正的原因至今仍不明瞭。

由於案件取締最為嚴厲的是在日本規模最大的同性戀區――新宿二丁目,亦有媒體揣測或許是反同性戀勢力主導的管束與壓迫。不過,新宿二丁目這一區並沒有這樣的迫害意識。也有認為,或許更該說是政府當局放眼2020東京奧運,企圖整頓高低不均的複合式大樓,讓街道重生爲「六本木Hills」那般井然有序的樣貌,所產開的行動。

無論如何,取締就此在各地展開,大阪的「NOON」以及東京六本木的「VANITY RESTAURANT TOKYO」等等,著名的夜店以及老字號的經營者陸續遭到逮捕,此外更有多數夜店面臨倒閉、轉行。

◆ 守護跳舞文化

面對這樣的處境,藝人歌手、藝術家、律師以及夜店相關業者紛紛起來呼籲改變現狀。當中最大的勢力是要求修法的「Let’s Dance」,發起人當中看得到湯川れい子、坂本龍一等著名人士,正聯合律師如火如荼展開連署活動。他們主張:舞蹈如今已經被編入國中教育的必修科目,舞蹈可以說是憲法保障的表現自由,是理所當然的權利。

此外,當事者發起了「夜店及夜店文化守護會」,超過100組藝人歌手集結起來舉辦救濟活動,對大阪的老字號夜店「NOON」遭到舉發一事表示反對,並預定於11月上映紀錄片「SAVE THE CLUB NOON」。

得知此現狀的國外藝人,亦響應反對活動,陸續展開活動來聲援。不過,包含Let’s Dance募集到的16萬筆署名在內的反對活動並沒有減低警方的取締速度,反而造成反效果,警方可以說是更加強化了取締。目前還漸漸將魔手伸向「探戈」等社交舞類。面對這樣的情形,不少駐日外國人對於自國發祥的舞蹈被貶損為「不檢點」一事,開始表示憤怒。

◆ 何謂享樂性舞蹈?風營法爭議在法庭實際演出

大阪地方法院日前開庭審理大阪某夜店未依風營法經許可而營業之案件,法庭上爭論何謂法律管制的「享樂性舞蹈」,出現了以下的另類對質。

「當時你在做什麼呢?」「我喝了點酒,隨著音樂擺動漫舞。」「你動的是腳嗎?」「是腳。」「擺動手部的時候是以手腕、肩膀還是手肘為基點呢?」「以手肘為基點。」「你是怎麼跳的?」「在那裏輕輕往上跳。」這樣的對話是上個月30日,大阪地方法院開庭審理涉嫌違反風營法遭到逮捕起訴的夜店「NOON」經營業者時,就去年4月取締時的狀況,由檢方向客人所做的詢問

檢方將受法規管制的「舞蹈」定義為「醞釀男女享樂氣氛等等、可能影響社會風俗的行為」。根據檢方說法,所謂的「享樂性舞蹈」,具體而言就是「在提供酒類的微暗店面中播放大音量的音樂、客人踏步、將身體上下左右搖擺、彎曲膝蓋、搖晃頭部及腕部的行為」。

另一方面,辯護方則主張店家並沒有讓客人進行「享樂性舞蹈」,並請取締時在場的客人重現當時的動作。當證人擺動肩膀及脖子,旁觀席不時傳出笑聲,也有證人太過害羞拒絕現場重演。

關於後續的案情,法院預定於本月11日傳喚參與取締活動的警察到場進行證人詢問。

然而,日本的夜店究竟何時才能回歸原本應有的「跳舞場所」呢?


風俗営業等の規制及び業務の適正化等に関する法律(俗稱風俗營業法)條文如下:
http://law.e-gov.go.jp/cgi-bin/idxselect.cgi?IDX_OPT=1&H_NAME=%95%97%91%AD&H_NAME_YOMI=%82%A0&H_NO_GENGO=H&H_NO_YEAR&H_NO_TYPE=2&H_NO_NO&H_FILE_NAME=S23HO122&H_RYAKU=1&H_CTG=1&H_YOMI_GUN=1&H_CTG_GUN=1


資料來源:
http://newsphere.jp/entertainment/20131018-1/
http://digital.asahi.com/articles/TKY201311100012.html?_requesturl=articles%2FTKY201311100012.html&ref=comkiji_txt_end_s_kjid_TKY201311100012
圖片來源:
http://pds.exblog.jp/pds/1/201310/03/36/d0165136_14111062.jpg

2013年11月8日 星期五

Morning新人獎-48歲的新人將福島核電廠自身實際體驗畫成報導漫畫


事故發生後的福島第一核電廠作業員將工作體驗製成報導漫畫「1F 福島第一核能發電所介紹記」(イチエフ 福島第一原子力発電所案内記)在10月3號獲得講談社的漫畫雜誌Morning主辦的「第34屆MANGA OPEN」新人獎。作者是48歲的竜田一人(筆名)。該作在三號出刊的雜誌首頁以四頁彩頁登場,也是竜田初次被登載在商業雜誌內。雜誌編輯部表示,第一次有報導漫畫獲得獎項,而新人獎的作品用彩頁刊載更是史無前例。

MANGA OPEN不僅針對漫畫,插畫、CG、動畫、遊戲、電影、音樂、人偶等藝術作品為對象的新人獎,自1997年開始每年發表兩次。這次由「錢進球場」的原作者森高夕次以及「メロポンだし!」的東村アキコ(台譯:東村明子)擔任評審委員。

「1F 福島第一核能發電所介紹記」描述竜田先生在東日本大震災後成為福島核電廠的作業員的經歷以及在被稱為「1F」的福島核電廠工作的報導。描繪了工作人員穿著防護衣一邊測量自己所受的放射線數值一邊工作的現場,還有禁止進入的核電廠周邊狀況。

竜田認為雖然場景相當引起大家關心,但不作出能實際傳達現場氣氛的作品不行,所以畫出了這樣的報導漫畫。他還對讀者們說:「收拾作業才正要開始,但現場已充滿著使命必達的覺悟。請不要隨著煽情的報導起舞,希望大家能冷靜的守護我們。」

評審委員高森先生表示:「具體展現寫作的本質,極具魄力,充滿了熱情。」東村小姐則讚嘆:「感覺得到壓迫感,名符其實的大獎得主。」該作也刊載在同天發表的電子書「DMorning」上。


資料、圖片來源:
http://mantan-web.jp/2013/10/03/20131002dog00m200080000c.html

2013年11月4日 星期一

「秘密保護法案」恐侵害國民「知的權利」 日本國會展開激辯

安倍內閣於10月25日決議向國會提出特定秘密保護法案,加強懲處洩漏國家機密的公務員。由於該法案對於定義「秘密」的範圍與標準相當模糊不清,留下了政府彈性運用的空間,難以區分新聞的取材與報導自由的界線為何,外界不免對於是否侵害國民「知的權利」感到有所疑慮。

特定秘密保護法案全文

安倍晉三首相在25日的眾議院會期中表示,「為了更加有效的推動國家安全保障會議(日本版的NSC)成立,建立情報安全的體制相當重要,將會努力推動法案儘早通過」,希望能一併推動特定秘密保護法案與國家安全會議設置法案,在本次會期中通過。

該法案規定,關於保護國防、外交、情報等特定國安機密、防止恐怖活動等四個方面,行政機關首長如果判斷「該情報一旦洩漏出去,則對國家安全保障有明顯損害的疑慮」之情形,可將之指定為特定秘密。同時包含取得「該情報」的行為在內,有可能將取得情報的行為擴大解釋,適用到一般市民的行為之上。

法案中也提及了對於「知的權利」以及新聞「報導、取材自由」的考量。由新聞媒體進行的取材活動,在「不違反相關法令以及不使用不當方法」的前提下,屬於正當的取材行為。不過,由於難以區分正當與不正當的界線,秘密保護法案負責人森雅子在25日的記者會一方面表示:「一般的取材活動不會受到禁止」,另一方面也說「非常難以舉出具體的(不正當)事例」。

該法案也導致取材對象可能受到限制。政府表示,受到特定秘密法案規範的主要對象為外務、防衛省與警察廳,合計約六萬四千人。如果再加上其他相關部門以及都道府縣警察、相關民間人士,人數將不止於此。

持有自衛隊佈署以及軍事裝備開發等情報的防衛省,會將現在的「國防機密」轉為「特定秘密」,預計將有六萬名相關人員受到法案規範。防衛省相關人士表示:「特定秘密如果上報的話,防衛省會大動作搜捕犯人,一旦查出洩漏機密者,將提起訴訟」。

官房長官菅義原在25日的記者會中表示:「希望能透過審議消解國民對於該法案的疑慮」,到本會期末的12月6日為止,審議期間約有1個月左右。執政黨希望在11月上旬將法案排入眾議院的議程,在國家安全保障特別委員會審議,並於同月中旬通過法案,送至參議院。

共產黨、生活黨、社民黨等在野黨表示反對。民主黨與日本維新會、大家黨等雖尚未做出決定,但希望能擔保情報公開,讓外界檢視政府是否任意指定特定秘密。


資料來源:http://digital.asahi.com/articles/TKY201310250427.html?_requesturl=articles%2FTKY201310250427.html&ref=comkiji_txt_end_s_kjid_TKY201310250427
圖片來源:https://www.google.co.jp/search?q=秘密保護法&espv=210&es_sm=119&source=lnms&tbm=isch&sa=X&ei=9XV2UvuVH8mdkgXS9oCABQ&ved=0CAkQ_AUoAQ&biw=1084&bih=554#facrc=_&imgrc=rw8TmlDCwAgtXM%3A%3B4I6mQYMvmPVcFM%3Bhttp%253A%252F%252Fblogimg.goo.ne.jp%252Fuser_image%252F38%252F85%252Fb14cd182274e560e11e5fd3a92f5e552.jpg%3Bhttp%253A%252F%252Fblog.goo.ne.jp%252Fraymiyatake%252Fe%252F41ebfb405f0969170a34330b01ea94fe%3B500%3B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