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31日 星期五
邁向「解雇自由化」能使日本企業活性化,真的嗎?
以「促進雇用流動化、試圖提升勞動生產」為名,安倍政權加速進行了「解雇行為自由化」的相關討論。由安倍首相手下的政要與各界專家學者所招開的「產業競爭力會議」,針對「緩和解雇規則」議題進行了討論。
在此被討論的「解雇」究竟指的是哪種事態呢?根據調查年輕人雇用問題的非營利法人團體「POSSE」(譯註:這是於2007年成立,以由年輕人自己來解決年輕人的勞動問題為目標而成立的團體)代表今野晴貴的說法,所謂的解雇是指使用者單方面的解除雇用契約一事。而大致可以分為工作績效、或勞工適合該工作與否等勞工方面問題的「普通解雇」,以及公司業績不好或事業失敗等經營者方面的「整理解雇」兩種。
今野表示:「在普通解雇方面,只有在公司進行了各種努力,但勞方完全沒有改善的情況下,解雇才會被承認。在整理解雇方面,也要具有『企業整體面臨赤字(有客觀性的經營問題)』、『已經盡力避免解雇』、『解雇的人選標準被認為具有合理性』、『向當事人與工會說明並協議』等4要件。但實際上,這些判例幾乎都不會構成問題。因為透過『退職勸獎』就足以做到雇用員工數的精簡」(退職勸獎:指用較優渥的條件使其提前離職或退休)。
今野接著說:「但是,如果打官司的話,那情況又不一樣了。如果判決認定該解雇是『權利濫用』的話,經營者除了必須支付勞方在解雇爭議期間的薪水此,還必須讓勞工復職。不過在這樣的情況下,常有公司採取付錢解決的方式」。
據說也曾出現支付金額高達數千萬日圓的案例。而且如果不當解雇的消息廣為人知的話,企業的信用也只會一落千丈。僅僅為了辭退一名勞工而使企業得面臨巨大的損害的事例也所見多有。
現實面來說,在不能解雇正職員工的日本社會出現了以下的問題。擔任人事顧問的城繁幸表示:「以終身雇用制度保障公司裡的正式員工的福利,如果面臨不景氣的話,就削減新人採用的名額。如果持續這樣做的話,未來日本企業將面臨高齡化的問題。例如,Panasonic的員工平均年齡為45歲,Sony也達41歲,……這樣就會變成了由大叔的大叔所構成、並且為了大叔而存在的公司。年邁的公司不可能推出熱賣商品,這也成為了企業競爭力弱化的一個原因。」
某中小企業公司董事長也同意:「即使想投資新型事業,如果人才不足的話,就不得不大量雇用員工。但若事業失敗的話,原本被雇用的人員就變成了多餘人手。於是我們好幾次都放棄了開展新事業的念頭。」
前面兩人的談話,簡要地說出了無法解雇員工所導致的企業成長衰退、薪水無法增加、社會變得封閉等等經濟界或制度改革派的論點。看似反映了這種意見的安倍首相,真心有要將解雇行為自由化的打算嗎?
熟悉勞動議題的律師佐佐木亮表示:「安倍第一次執政時,雖然承繼了小泉‧竹中的路線,將解雇行為自由化作為目標,但隨著是次級房貸風暴的發生以及「派遣村」的出現而徹底取消了(派遣人員被單方面解雇而失業所引起的問題,請參考註釋)。 現在安倍重新奪回政權,正是讓安倍首相實現『再一次走小泉‧竹中路線!』的時機。安倍首相更從中使力、將竹中安插成為產業競爭力會議的成員之一,看來這次是要玩真的了。」
在產業競爭力會議上,也有人主張將人才的流動與勞動生產性向上提升兩者連結,但究竟是否能這麼順利的進行下去呢?在將解雇行為自由化政策具體化之際,有無金錢的補償等問題,都是關注此後發展時必須深加注意的問題。
註:
在2008年,隨著次級房貸風暴與雷曼兄弟破產等,全世界陷入經濟不景氣,日本也出現大量解雇派遣員工的狀況,導致許多人失業而引發種種問題,而為了因為失業與失去住所的人,非營利組織在東京日比谷公園暫時性設立了住宿所,其被稱為「派遣村」。如果有看過木村拓哉的日劇「PRICELESS〜あるわけねぇだろ、んなもん!〜」(中譯「人生無價」)的人,對於木村在劇中因為被解雇又失去住所而不得以跑去露宿街頭時,曾經救了他的扶貧食物以及一群住在像帳篷地方的失業工廠勞工可能有印象,那大概就是類似「派遣村」的樣貌吧。
新聞來源:
http://wpb.shueisha.co.jp/2013/04/16/18504/
非營利法人團體「POSSE」
http://ja.wikipedia.org/wiki/POSSE_(NPO法人)
派遣村
http://ja.wikipedia.org/wiki/派遣村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