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2日 星期六

日本約六分之一的孩童陷於「貧窮」水準-現狀與對策


◎ 「孩童的貧窮」是什麼?

日本是孩童的貧窮大國,大約六名兒童當中就有一名該當於「貧窮」定義。然而,事實上在日本沒聽說過有小朋友餓死或是連上學都成問題的情形,說到「貧窮」一時之間也感受不出來。首先,就先從「孩童的貧窮率」之定義開始進入這個問題吧!

「孩童的貧窮率」是指,生活在未達一定所得水準家庭中未滿18歲的孩童比例。「貧窮」是一種相對性的概念,其意味欠缺必要的收入以維持符合該國文化之生活。在日本該當「貧窮」定義的家庭,與其說「沒得吃」,毋寧是無法參加畢業旅行、沒錢繳學費而無法讓孩子念高中或大學,這種「有得吃但很辛苦」的印象。

依照經濟合作開發組織(OECD)所訂標準,「貧窮」的定義是,年收入扣除稅金與社會保險費用後所能夠利用的所得數額(實際收入),未達中間值(從最低所得開始臚列後落在正中間的所得數額)的一半者之比例。換句話說,貧窮是指自己所得僅有一般人所得數額的一半以下。

日本厚生勞動省以「2009年國民生活基礎調查」為本計算出「貧窮」的基準是,四人家庭實質收入250萬日幣,三人家庭實質收入217萬日幣。而依此標準,生活於貧窮家庭未滿18歲的孩童比例達15.7%,可說六人當中就有一人的高比例。而單親家庭的情形中,有超過五成是陷於「貧窮」狀態。

◎孩童的貧窮會造成何種問題?

在貧窮家庭之下,孩童的營養狀況及健康狀況出現問題,此外也容易連帶出現兒童虐待、霸凌、逃學翹課、高中中輟的情形。

於教育沒有選擇、政體學習環境不良的情形下,將對未來就職造成不利影響,甚至可能引起「跨世代的貧窮情況」。

◎為何日本孩童的貧窮率如此之高?

孩童貧窮率攀高的原因有,由於景氣惡化導致負扶養義務的父母經濟狀況也持續惡化,因為離婚而產生單親家庭情況的增加等等。

高比例的所得再分配之作法,也是造成日本孩童貧窮的原因。「再分配」是指,國家徵收稅金與社會保險費用等,再藉由年金、生活救助金、兒童津貼,如果是單親家庭的話則有兒童扶養津貼、遺族年金等給付方式返還給需要的人,從而調整所得收入的貧富差距。

然而,進行所得再分配後孩童的貧窮率不僅沒有改善,從現狀來看,日本極有需要再重新審慎檢討對於低所得階層的再分配問題。

◎孩童貧窮問題的對應法案

在國際社會指摘日本孩童的高度貧窮率中,2014年1月17日「孩童貧窮問題對應法案」開始施行。

依「孩童貧窮問題對應法案」規定,為統籌推動孩童貧窮對策,中央政府須訂立「大綱」,提出改善孩童貧窮率的實際對應措施,除此之外,國家與地方自治團體也必須進行貧窮家庭的就學與學費補助、學習援助等教育支援,各地方政府針對孩童貧窮問題擬訂對應計畫,設置「孩童貧窮問題對應會議」等具體作為。

今後,為求改善孩童貧窮情形、更且防範貧窮的跨世代連鎖情形而提出對應措施一事,其重要性自不待言。


2014年2月20日 星期四

「至今內心仍有著劇烈的掙扎與壓力」,原裁判員20人向法務部長請求暫時停止執行死刑


20名擁有作為裁判員參與刑事案件審判經驗者於本月17日,向法務部長谷垣禎一提交要求暫時停止死刑執行並公開與死刑相關政府資訊之聯署聲明。在20名有裁判員經驗者之連署人當中,也包含3位實際上判決被告死刑者。「與一般刑罰相比,死刑無疑是截然不同的處分。劇烈的掙扎,強大的壓力至今仍無法擺脫」,在這份聯署聲明中,顯現出他們的心聲。

署名者首先表明「我們不是針對自己的判斷是否適當進行議論,也不是想提起死刑存廢之議題」,「現階段關於死刑真相的詳細資訊還未公開,如果裁判員所參與的死刑案件就這樣被執行,裁判員經驗者將鬱悶至極。」因此他們向法務部主張:1.暫停執行死刑。2.公開關於死刑之詳細資訊。3.促進國民討論死刑議題。

有裁判員參與的死刑案件日本至今共有20件,其中判決確定的死刑犯目前有4人,但尚未有犯人被執行。

有裁判員經驗者提到:「在法律明文規定死刑下,這是必要的選擇,也能理解其合法性。但在不明確的情況下執行死刑卻讓人感到矛盾。」此外,關於在裁判員制度下被判處死刑定讞者的死刑執行,連署人則表示「從前都是交由國家來判斷是否判處死刑,但裁判員制度是由人民來判斷人民的死刑。因此,希望能多給人民一些直視死刑議題的討論機會。」

發動連署並於提交法務部長後接受採訪的田口真義先生(38歲)提到連署者們的心情時說道,「連署者當中有實際做出死刑判決者及死刑制度支持者。這些實際做出死刑判決者至今仍覺得在判決當下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然而,對於目前任何資訊都無從得知的情形下而執行死刑一事,仍感到恐懼與不安。」田口先生認為,「政府不能無視與裁判員裁判密切相關的一般市民所提出『暫緩執行』的要求,如果執行死刑的話,裁判員就只是跟花瓶一樣角色。」

註:

圖片為日本國際特赦組織於東京澀谷街頭鎖進行的問卷調查,倘若你是裁判員的話,你會判決被告死刑嗎?紅色貼紙代表會判處被告死刑者,藍色貼紙則是不會判處被告死刑者,而綠色貼紙代表目前還不知道無法回答這個問題的民眾。

選擇「會判死刑」的54歲男性上班族說道,「如果是牽涉多起人命的重大刑案,我認為應該要以被告的生命來償還。」選擇「不會判死刑」的川崎市23歲女大學生則表示,「因為在新聞媒體上看到冤獄案件,所以對死刑還是有點卻步。」


資料來源:
http://sankei.jp.msn.com/affairs/news/140217/trl14021715030000-n1.htm
圖片來源:
http://www.47news.jp/CN/201002/CN2010022001000484.html

2014年2月16日 星期日

索契冬奧會場周邊的流浪狗捕殺作業接近完成 動保團體表示反對


由於奧運公園即將成為索契冬季奧運的主要場地,日前針對公園週邊的流浪犬進行了捕殺作業,業者表示在1月29日之前「已經大致完成」該作業。
當地的動物保護團體批評發包捕殺作業的索契市公所,「不應該殺死流浪犬,而是應該增加流浪犬的保育機構」。

根據承包捕殺作業、位於俄羅斯南部頓河畔羅斯托夫的「瓦爾沙」公司表示,捕殺作業在夜間實施,由數名員工以卡車巡邏,用沾有毒藥的吹箭殺死流浪犬後,再回收其屍體。

該公司的阿列克謝‧索羅金總經理指出「俄羅斯是狂犬病國。為了確保奧運在安全及明亮的氣氛下舉辦,捕殺作業是必需的。流浪狗很不衛生,有時會咬人,十分危險。」

總經理沒有說出具體的驅除數量,僅稱依照最近的速率「一個月可以處理掉一年份的額度」。根據已公開資料顯示,捕殺一隻流浪犬的報酬是一千盧布(約新台幣一千元)。
有消息指出,在過去2年內索契市內的捕殺數約為5800隻。

對此,索契的非政府組織(NGO)「動物保護中心」的代表葉夫根尼亞‧沙賓可娃批評,
「如果有經費花在捕殺上,更應該用於設立流浪犬的保育機構」,並悲嘆「索契市願意付錢給捕殺業者,卻完全不援助動物保護團體」。


資料來源:http://www.47news.jp/47topics/e/250161.php
圖片來源:http://www.ottawacitizen.com/Video+Stray+dogs+targeted+killing+Sochi/9464224/story.html

2014年2月12日 星期三

由於無法取得死刑用藥物,美國考慮重新使用電椅或槍決等執行方法


因為藥廠拒絕出售,美國現在陷入難以取得死刑用藥物的情況。如果持續以替代藥物或是跟過去不同配方的藥物注射執行死刑,可能會給死刑犯帶來極大的痛苦,美國國內陸續出現要求停止藥物死刑的訴訟。

美國自1980年代以來,執行死刑的主要方法就是藥物注射。
大部份的州都是同時使用以麻醉和停止心跳為目的的三種藥物,
但是自2010年以來,供應藥物的歐洲藥廠開始拒絕出售以執行死刑為目的的藥物,導致各州不得不從美國國內的藥廠取得死刑用藥物。然而藥檢不足以及藥廠資訊的不透明,一直被視為是主要問題。

俄亥俄州州在今年1月,以過去沒有搭配使用過的兩種藥物執行死刑,結果受刑人在呈現極度痛苦的情況下死亡。辯護律師批判這是「由州所執行的死亡痛苦實驗」。美國憲法禁止「殘酷、異常的刑罰」,受刑人家屬也準備向州提起訴訟。

一部份的州為了避免延遲執行死刑,要求重新使用電椅與槍決等方式。維吉尼亞州在今年於眾議院通過法案,如果無法取得藥物的話則允許以電刑執行。密蘇里州與懷俄明州則是研議修法以執行槍決的可能性。


資料來源:http://headlines.yahoo.co.jp/hl?a=20140209-00000067-jij-n_ame
圖片來源:https://www.google.co.jp/search?q=注射死刑&espv=210&es_sm=119&source=lnms&tbm=isch&sa=X&ei=3n_7UtTPDIPokAWw74DwCA&ved=0CAoQ_AUoAg&biw=1163&bih=554#q=注射死刑&tbm=isch&facrc=_&imgdii=_&imgrc=r3ob32Pc2DcOTM%253A%3BjvDLrDOPUbcmZM%3Bhttp%253A%252F%252Fa2.att.hudong.com%252F20%252F34%252F01300000291746132056341312878_s.jpg%3Bhttp%253A%252F%252Fwww.baike.com%252Fipadwiki%252F%2525E6%2525B3%2525A8%2525E5%2525B0%252584%2525E6%2525AD%2525BB%2525E5%252588%252591%3B293%3B210

2014年2月9日 星期日

東京都知事改選今天投開票 亞洲「素人政治」風潮是否再下一「城」?


今天最值得觀注的國際新聞,當屬日本東京都知事的改選投票。前都知事豬瀨直樹才上任一年就因為爆出收受政治獻金辭職後重新改選,都知事後選人參選爆炸,共有16位候選人出馬。而候選人最大的特徵就是所謂"素人政治"的崛起,受矚目的包括前日本律師公會理事長宇都宮健兒、以及引退政壇多年的前首相細川護熙,而核電議題更成為這次選舉最主要的爭點。


圖片來源:
http://seiji.yahoo.co.jp/close_up/1442/

2014年2月7日 星期五

被「歷史課綱」強迫遺忘的「歷史」觀點?──貫穿《大稻埕》與《KANO》的大時代關鍵字:「大正民主」下的台灣主體歷史敘事


編按:電影《大稻埕》與《KANO》是在說著甚麼樣的一個時代的故事?為什麼發生在那個年代的故事,我們多數台灣人會如此的陌生呢?歷史的意義或許就在於此,知道過去,才能知道現在的自己是誰,也才能清楚該往哪個方向邁向未來,本週島弧評論將告訴你,《大稻埕》與《KANO》年代的台灣的故事。
(本文原文刊載於2013/2/7想想論壇:http://www.thinkingtaiwan.com/articles/view/1716

----------以下正文----------

今年兩檔本土電影即將陸續上檔,<大稻埕>與<KANO>,這兩部電影的共通性,是兩者同在在刻劃著二十世紀百年台灣史歷程中第一個燦爛的年代,也就是日本所謂的「大正民主」時代,台灣在1920~30年代伴隨著日本統治而走入近代國家,同時告別過去而轉型為現代社會,資本主義與大眾消費形成、現代國民教育的普及造就出台灣第一代知識分子,市民社會影子也逐漸形成,台灣人透過現代知識的吸收開始思考自我的認同與反抗......而那一切短暫的燦爛時光卻迅速地隨著日本法西斯崛起後捲入太平洋戰爭而毀滅,又緊接著長達五十餘年的中國國民黨殖民獨裁統治下,台灣人長達半個世紀的黑暗時代中,被迫逐漸地遺忘過去......

「大正民主」的時代精神

大正到底是什麼樣的一個時代?日本當代知名的大正研究學者竹村民郎這麼地定義大正時代的,他說,大正,是一個「大正民主」與「大眾社會」交織而成、一個「帝國日本的烏托邦時代」。

最廣義來說,「大正民主」是指從大正元年(1912)開始,到昭和15年(1940)年民主政治終結、所有政黨被迫解散正式進入法西斯體制的38年期間,這個時代裡,西方自由主義風潮成為日本政治與社會生活的顯學,經濟生活上則正式確立日本步入近代資本主義與大眾社會,殖民地政策則受到威爾遜的民族自決思潮影響,傾向認容殖民地人民的平權與賦權。

回首百年來,1920年代在大正教養主義教育中成長的知識份子,也就是所謂「大正教養主義」中的「20年代青年」,總被評價為百年來各世代的知識份子中,最有哲學及基礎科目學識訓練、乃至最具獨立思辨能力的一代,大正時代相對的自由氛圍,也使的這代知識份子開始在吸收近代西方思想後,試圖在帝國內部嘗試各種路線的公共領域改革,從無政府主義、社會主義到自由主義、乃至國家社會主義,政治意識思想多彩繽紛,市民與社會運動、勞工運動也於焉在知識份子的組織下即為活躍,帝國各地從殖民地的獨立、自治運動,到都市的部落解放、勞工運動、學生運動、娼妓解放乃至文化運動、以及鄉村的農民運動等頻發,反映社會力量即為活躍時代性格。

而作為支撐這個時代物質背景的,則是近代資本主義的大眾社會形成,日本人經過明治的轉型階段,東京、大阪等現代性大都會於焉成形,有別於土地與身分制的封建束縛,大批從事工商業的自由市民是都市人口結構的特色,而從大眾運輸系統、到百貨公司、咖啡店、電影院等西方近代消費文化確立,乃至大量報紙、出版以及廣播等媒體的興起,也進一步宣告大眾社會的來臨,於此同時,日本帝國殖民地下的台灣,也在殖民統治趨向穩定後,相較於仍然停滯於農業社會與長期內戰的中國,與日本本土同步快速地走向現代化。

棒球運動的崛起

棒球,這個十九世紀末期伴隨著美國的軍艦與商船登陸橫濱的運動,在明治維新的西化風潮之初開始流行於關東地區的舊制高校、以及早稻田、慶應等培育日本新一代近代完全西化菁英知識分子的高等學府中,曾經是一種極具菁英貴族色彩的西式運動。直到大正時代來到,隨著現代大眾社會的形成以及現代國民教育的展開,棒球這個具有接近土地以及講求團隊合作精神特性的運動,很快的受到大正教養主義中、講求全人格發展、特別是體育與集體合作精神的思潮親賴,成為日本第一代國民教育中型塑第一代日本「國民」的教育制度中的重要成分,開始向下札根、普及於國民教育的小學校與中學教育中。

1915年、大正四年,關西地區的各中學開始開辦關西學生聯合野球大會,是甲子園大會的濫觴,九年後的1924年,日本在大眾資本主義與近代城市已然發展成熟的階段,具有充滿工商產業、人口密及特色的現代都市中的都市居民也產生了新型態的娛樂需求,其中最重要的象徵就是觀賞運動比賽以及競馬,而廣播的開播,更加速了大眾媒體娛樂文化的傳導,1924年在阪神電車貫通行駛的阪神大都會郊區,一座可以容納五萬名觀眾、日本第一座現代觀賞取向的棒球場於焉落成,這作球場正式以該年歲在甲子之故被命名為「甲子園」。

於此同時,棒球隨著日本的國民教育制度飄洋過海傳入、並很快地普及於帝國殖民地的滿州、朝鮮、以及台灣。台灣在1923年由台北一中代表下第一次踏進甲子園大會的紅土丘上,八年後的1931年終於由嘉農為台灣拿下歷來台灣代表隊戰績最佳的準優勝。棒球從此成為台灣人生活中不可取代的存在,而這樣的文化誕生,毋寧與台灣在帝國統治的近代化塑造以及大眾社會形成脈絡具有最直接的關係。

台灣第一代知識份子的夢想與追求

約莫台灣代表隊登上甲子園球場的同時,1921年1月30日,蔣渭水、林獻堂、林呈祿等台灣青年,號召了166名旅日台灣留學們生正式發起日本殖民統治時代裡歷時最長、規模最大、也是台灣近代史上第一次台灣人覺醒爭取民主、自由等政治公民權利的『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這場長達14年的公民政治權利運動,代表著近代台灣史上第一代知識份子的奮起,爭取台灣人的尊嚴、自由與自治的時代。

台灣議會請願運動的爭取過程中,台灣文化協會、台灣地方自治聯盟、台灣農民組合、乃至台灣第一個政黨「台灣民眾黨」等政治組織逐一誕生,知識分子們透過各種層次與路線的論述與行動加速台灣公民社會與現代意識的啟蒙,當中例如蔡培火喊出「台湾は台湾人の台湾ならざるべからず(台灣非是台灣人的台灣不可)」的口號,今日「台灣意識」的雛型也於焉在那個時代萌芽。

但這場台灣人追尋啟蒙與自主的第一次嘗試中,卻也開啟見證了台灣歷史必須周而復始遭遇的悲劇性命運、總擺脫不了外在帝國霸權的支配的命運、以及依附帝國獲取暴利的台灣資本家總是批著台灣人的面具與外來霸權聯手壓制台灣人獨立自主的命運,從當年公然反對台灣自治的富商辜顯榮、林熊徵等人,到今日的蔡衍明、王雪紅以及那些兩岸政商集團的權貴們,歷史總因為遺忘而不斷重演。

而那段歷史的篇章結局,終究沒有站在台灣以及所謂的「20年代青年」這一邊,這批台灣第一代覺醒的知識精英多半壯志未酬身先死,或死於絕望、或死於日本帝國的牢獄刑求、或死於遙遠異域的太平洋戰場、或死於戰後國民黨暴力集團的虐殺、或死於長時間的逃避、恐懼、噤聲與自我否定......

KANO拿下甲子園准優勝的1931年,法西斯統治勢力迅速擴張、大正民主走向尾聲,伴隨著日本國內全面的軍國主義化中對於市民、勞工等社會運動的鎮壓與檢肅,「台灣民眾黨」在這波國家狂潮中被迫解散,大稻埕醫師蔣渭水在最抑鬱潦倒與絕望的情緒中逝去,短暫而燦爛的人生壯志未酬。甲子園大會也終在十年後的1941年,因全國軍事總動員的發布而宣告中止......

「一人之獨立,方得一國之獨立」

從國民黨獨裁政權殖民支配台灣開始,直到1997年在中學教育導入《認識台灣》系列課程之間的五十年歲月,台灣的歷史教育中不曾出現過《大稻埕》與《KANO》故事裡的那個年代。從戰後國民黨殖民台灣起,直到1985年出生前整整兩個世代的台灣人,在新一代殖民者的記憶清洗與塑造中,被迫遺忘自己是誰、被迫遺忘那個1920年代到30年代台灣社會的秩序繽紛與陽光燦爛、以及蔣渭水們第一代台灣人知識菁英對台灣土地人民的深情與向望。

國民黨政權過去用一套完美的極權主義全控機構進行鎮壓、宣傳與教育,強迫「台灣人」的歷史「不曾存在」,如今,這樣的威權殖民教育手段,竟然宿命性的又重新在教育部最新的歷史課綱中的中華民族史觀復辟捲土重來。

我們當如何看待歷史?如果當每個人的存在都是有機的、都是必是一個時代、乃至一個共同體敘事中的人,那麼正視自己所屬共同體的歷史敘事過程就是極為重要的。即便這樣的敘事應該儘可能的存在多元、包容與開放性,但作為核心價值的,仍然是對於以從自我為核心出發的「主體性」敘事價值的尊重,當我們重新以「我」、或「一個台灣人」的主體敘事出發時,我們就不應該在人格上再隸屬於任何一個外來支配者的從屬客體、不應該再成為任何一個他者文化霸權、或是國族意識型態支配下的邊陲——因為,「我」之所以是「我」,「我們台灣」之所以是「我們台灣人的台灣」,在於我們擁有自己的歷史、自己的記憶、我們唱自己的歌、當然也說自己的故事,我們在共同歷史敘事所形塑的文化生活中繼承歷代先輩的遺志,繼續追求在政治公共領域中作自己的主人。

這是我們在努力發掘與回首這段曾經被迫遺忘的歷史中應該得到的最大啟示,從《大稻埕》到《KANO》,都是一段段重返自我主體性的追求過程,而我們在過程中所尋找的,正是重新找回對於「我」與「我們台灣人」自身作為「主體」的獨自歷史記憶與認同。

而歷史之於人格的主體性何以如此重要?答案正如同日本明治開國元勳福澤諭吉曾說過的,「一人之獨立,方得一國之獨立」。

2014年2月1日 星期六

法國安古蘭漫畫節 日韓因「慰安婦」漫畫作品引爆外交大戰


歐洲最大的漫畫祭、法國的「安古蘭漫畫節」於1月30日正式開幕,韓國在今年的參展漫畫作品中,展出約20幅二次大戰期間,日本殖民統治下「從軍慰安婦」主題的漫畫作品。韓國女性家庭部部長趙允旋親自率團到安古蘭漫畫節展場宣傳韓國的慰安婦主題漫畫。

然而,慰安婦主題的漫畫作品卻在安古蘭漫畫節中爆發日韓的外交大戰,日本駐法大使森川徹緊急召開開記者會,批評「韓國的慰安婦漫畫展出沒有日本過去的立場以及努力對日方有失公平」,日本大使館並在漫畫節現場發放英、法文版的日本立場聲明。日本右翼團體甚至發起「加倍奉還」行動,追加40於篇漫畫作品,內容並主張「日本強徵韓國慰安婦並非事實」,但隨即遭到安古蘭漫畫節主辦單位拒絕展出。

日本外相岸田文雄隨即對媒體批判法國主辦單位片面接受韓國政府立場的作品,並批評韓國展出慰安婦主題漫畫「有違安古蘭漫畫節促進國際間友好親善與相互理解的目的」,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也召開記者會嚴厲批判韓國。

然而,慰安婦主題漫畫在安古蘭的展出,來訪的歐洲遊客則多半表示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很多觀客表示過去並不知道這段悲慘歷史的存在。

慰安婦議題過往一直是日韓關係的重大爭議議題,近年來東亞各國民族主義情緒高漲、緊張情勢一觸即發,安倍政權的右翼色彩表現在處理一連串對韓關係的強硬態度上,從而使的作為一年一度全世界漫畫迷焦點的安古蘭漫畫節,意外成為日韓外交大戰的戰場。


資料來源:
http://www.fnn-news.com/news/headlines/articles/CONN00262238.html
圖片來源:
http://www.sponichi.co.jp/society/news/2014/02/01/kiji/K20140201007497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