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2日 星期二

圖書分享還是豢養?─正視大型書店霸權


文/王鼎棫(東吳大學法律系博士生)

(同文並刊載於: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forum/20140709/430399/


最近,知名本土連鎖書店有關「爭議書籍下架」與「員工禁言」風波延燒不斷,而如此風波,究竟與我們的生活有什麼樣的關聯,有什麼值得省思之處?本文整理了日本相關經驗,也許可以得出一些想法。

「日本也有大型書店霸權的問題」
目前該國針對書籍販賣,實施所謂「再販制度」,亦即,由出版社統一訂好售價,再由書店依該價格販售。惟亞馬遜書店等大型書店,在日本透過網路販賣並結合「點數折扣」等手段,打出實質等於售價九折的口號,成功招攬許多消費者的心;而在此背景下,並受到實體書本閱讀率下降的影響,全國的實體書店數比起十年前,已減少5278間。如此減少之速率,已令當地中小出版社感到覆滅的恐懼。

「本土出版業者展現抵抗決心」
面對這樣的恐懼,東京都五家出版業者已集結停止向亞馬遜出貨。「隨著價格競爭的擴張,中小型的書店或出版社將面臨淘汰。對亞馬遜停止出貨,是非常沉重的決定;事態既尚未改善,即應展現吾人對此之覺悟。」由95家出版社所組成之日本出版者協議會的高須次房會長,向媒體如此表示。此外,本次停止出貨規模約達2700本書,並將持續一個月至六個月不等;雖對銷售產生不小衝擊,惟高須會長指出:「為守護培育出版文化之再販制度,仍應大聲疾呼。」

「言論自由與自由競爭,孰輕孰重?」
在這個爭議的背後,其實是光譜兩端的價值觀在互相拉址。若從言論自由來看,專修大學的山田健太教授表示:資訊要能充份且多元地流通,才得確保言論自由的實踐;申言之,亞馬遜等商店透過價格戰吸引讀者,逐漸獨占流通市場之行為,可謂是一種「單線化」的操作(本文按:如此以往,毋寧將形成資訊的把關者)。反之,慶應義塾大學的中条潮教授則認為,若從自由競爭的角度以觀,書店與餐廳等場所性質相同,都應面臨淘汰整併的問題;適度的競爭消費者及生產者皆屬有利,所以前開再販制度實不應繼續維持。

「臺灣書籍通路少,大型通路把持機會高」
今年4月17日的蘋果日報訪問不具名之大型連鎖書店主管,其指出:「臺灣書店通路市場小,早在10幾年前,隨數位電子、智慧手機、平板電腦崛起,很多通路調整商品內容,像誠品、金石堂等連鎖通路,早就不再是傳統書店,而是複合式通路。」反觀許多中小型書店,並無如此複合式經營之能力,且能見度及議價能力亦不如連鎖業者雄厚,面對萎縮的市場,只能苦撐;此外,考量「書籍吸引度與顧客接近度成正比」(你不翻閱怎知書籍是否值得購買?)之特色,價格戰尚帶來「搭便車」的負面效應,亦即小型書店雖得主打客制化親切服務,惟折扣不如大型書店使然,將驅使消費者致「小店翻書,大店購書」,就服務精緻度而言頗生「劣幣驅逐良幣」之憾。如此種種,皆提昇大型業者把持通路之可能性。

「政府本應展現具體作為,惟服貿協定虎視眈眈在後」
面對這樣瀕臨獨占的書籍販售通路,政府本來應拿出魄力,斬斷獨占的可能,比較法上亦有完全或部份限定販賣價格或運送費用等制度可參;如是,則可使書店間吸引讀者之競爭不因資本大小而趨於弱肉強食,讓人民面臨「內容接收」監管的言論自由,因通路多元化致生之資訊流通而獲得紓解(如讓小眾、專業書籍亦得享有關愛,而非集中於主流圖書;甚至偏鄉書店得繼續服務當地,不因無力生存而撤退)。畢竟經營自由及言論自由間之衝突解決,不能採取「全有全無」的二分劃定,而須充分協調,而讓兩者儘可能地併存實踐。

而前陣子才觸發318學運的服貿協議,正是另一個會帶起「是否壟斷」爭端的政府作為。簡言之,當中資入駐臺灣印刷業及書店通路,是否會排斥特定書籍出版,或擠壓書店經營空間,進而衝擊本土出版及書店業者,影響前述言論自由?至今政府仍未提出一個能夠服眾的解答。

對此,為延續服貿協議對文化產業所生影響之討論,一群相關從業人員即於今年4月20日組成「臺灣出版自由陣線」,針對上述問題,提出許多具體訴求。例如前述再三強調之「圖書統一定價銷售制度」,其認為除可避免低價競爭而生通路壟斷的風險外,更可使出版業擺脫「利潤低迷」的現況,有助充足未來製作成本,使出版品質及多元性(敢於冒險嘗試不同議題)得以提升,並有效維護出版人的勞動權益(引述其呼籲:「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是人,參與從業的勞工是這個產業的根本,但文化部對於從業勞工的環境卻總是漠視?」)。

總之,文化作為人民精神記憶的總承載,不應單純淪於任由商業逐利競爭的對象,而應使其多元普及,讓所有人民皆得平等享受,方有助於社會長遠發展。聯合國保障及促進文化表現多樣性公約第二條第三項指出:「保護與促進文化表現形式的多樣性的前提是承認所有文化,包含少數民族和原住民的文化在內,具有同等尊嚴,並應受同等尊重」,誠哉斯言。

本文為個人意見,不代表島弧黑潮立場。

---
圖片來源:
http://internet.watch.impress.co.jp/img/iw/docs/647/894/html/00.jpg.html

參考資料:
※臺日相關新聞記事
1.http://mainichi.jp/feature/news/20140705k0000e040163000c3.html
2.http://internet.watch.impress.co.jp/docs/news/20140512_647894.html
3.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finance/20140417/35770806/
4.http://news.pchome.com.tw/magazine/report/cl/artouch_artco/10481/140232960061214017006.htm

※臺灣業界討論
5.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publishfree/photos/a.240649396059324.1073741828.240645592726371/245197075604556/?type=1&theater
6.http://lcdn.rimg.tw/smallidea/f963e87d.pdf

※相關法令制度
7.http://www.ndl.go.jp/jp/diet/publication/refer/200904_699/069903.pdf
8.http://unesdoc.unesco.org/images/0014/001429/142919c.pdf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