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9日 星期三
年功序列制(下)
政勞資會議上「官製春鬥」再現?
勞動工會連合對於重新檢討年功序列一事抱持警戒的態度
9月29日召開的政勞資會議上,安倍晉三首相延續去年,持續表明強烈期待企業「調漲薪資」。以業績良好的外銷企業為中心的產業界,採納調漲薪水的舉動備受各界關注。但是,工會方面對於首相配合調漲薪水呼籲而推出的「重新檢討年功序列形式薪資體系」,認為此舉有調降薪水之實,是故保持強烈警戒心。針對日本根深蒂固的年功制度的根本改革,似乎成為決定第二年「官製春鬥」成功與否的重要主題。
「現在正是日本是否能擺脫通貨緊縮的緊要關頭。政勞資三方應該在什麼是必要的這點上達成共識。」出席政勞資會議之後,經團連(譯者註:原名為「一般社團法人日本經濟團體連合會」,簡稱經團連,是一個經濟團體的連絡組織,具有彙整財經界意見、對政府提出建議的功能。2002年由原「經濟團體連合會」與原「日本經營者團體聯盟」整合而成)的榊原定征會長在記者會上如此陳述,強調了為朝向經濟的良好循環,統一政勞資三方步伐的必要性。
平成27年(2015年),為春鬥的行情帶來巨大影響的汽車業界,對於薪資基盤調漲的薪資改善一事,連續兩年不斷提出訴求須加以整合的意見。由Toyota汽車集團的勞動工會所組成的全Toyota勞動工會連合(內含313個工會,33萬1千人)的現任顧問東正元會長表示:「經營方判斷調漲薪水的環境已然具備」,可窺知其對於調漲薪資基盤的要求。
此外,由電機製造業的勞動公會所組成的電機連合(譯者註:全名為「全日本電機‧電子‧情報關連產業勞動組合連合會」,簡稱「電機連合」)也以要求相當於調漲薪資基盤程度的薪資改善作為其方針。平成26年(2014年)的春鬥交涉中,電機連合強調擺脫通貨緊縮的「社會性責任」,從經營方取得了2千日圓的薪資基盤調漲承諾。電機連合幹部的承認「政府的呼籲也成了助力」,此舉為搭了「官製春鬥」順風車的結果。
平成27年(2015年)春鬥,日立製作所、三菱電機等公司因為業績良好,調漲薪資基盤的要求也被視為「既定路線」,訴求焦點在於早一點邁向目標水準。但是經營方則以與新興國家的製造業者競爭相當激烈等理由,對於薪資基盤調漲等增加成本的措施,頑固地抱持保守的看法。
另一方面,對於安倍首相在職位雇用的部分、將功序列型式薪資體系視為問題之一,而提出必須重新檢討的說法。對此,連合的古賀伸明會長依然保持謹慎的態度:「迄今勞資雙方討論結果導致如此現狀,因此單以年功薪資的曲線圖上升(譯者註:此處的用語「賃金カーブ」原指以薪資的絕對值為縱軸、年齡為橫軸的曲線圖,但在日本多是採年功序列制,因隨年齡增長而加薪,故該曲線圖大致都呈往右上方畫),便認為應加以取消,實在過於粗暴的做法。」
在產業界方面,日立以管理階層人員為對象,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導入符合工作內容與成果的人事薪資制度等等,重新檢視年功薪資的行動也正加速進行中。關於今後的薪資體系、人事制度的存在方式等問題,勞資雙方的認知差異,似乎有更加深刻的趨勢。
資料來源:
http://www.sankei.com/economy/news/140929/ecn1409290042-n1.html
圖片來源:
http://you-sokuhou.blomaga.jp/articles/40439.html
2014年10月28日 星期二
年功序列制(上)
日立 廢止年功序列制的衝擊
對上班族來說,嚴苛的時代是否即將來臨呢?
日立製造所從10月起,廢止管理階層職員的年功序列薪資制度。
因應年齡或上班的連續年數,而提高薪資的年功序列制,是與「新卒一括採用」(譯者註:公司針對前來應徵的在學學生進行測驗,通過後取得就職確定的證明,學生在畢業後可立刻進入公司,一種日本獨有的就職方式)、「終身雇用制」並列為日本企業根深蒂固的雇用習慣。
此次,日本製造業的代表、業績也尚未惡化的日立,毅然廢止該制度的舉動,似乎會引起連鎖效應。
就在此時,政府也向企業呼籲重新檢討年功序列的薪資體系。
究竟為何現在要「脫離年功序列」呢?
經濟部門的小林浩記者將以日立的案例加以解說。
將來的薪資制度將以「職務」為主軸
事實上,在日立發表的資料中,「年功序列」的字眼一個也沒出現。
出席記者會的中畑英信常務說明:
「基本上,我們並不是以年功性質的制度來經營。即便在同樣的位子,做同樣工作,如果有人能力上升的話,就會提高那個人的薪資,我們將之視為『年功』。」
中畑常務說公司經營至今並非以年功序列作為人事考評,展現出了一種作為人事專家的矜持。
但是公司的相關人員也承認,的確在公司的管理職位的全體薪資中,有70%是具有年功序列性質的要素。
自10月起,將以日立本部中1萬1千人的管理職為對象,全面廢止年功序列性質的制度。
取而代之的,是以工作任務的繁重度作為薪資的基礎。
在此次的制度檢討中,1萬1千人的職務將依照(1)組織的大小、(2)被需要的技術程度等,從各種角度分出7個等級。
舉例而言,即使是同樣擁有「部長」的頭銜,在等級上也會因人而異。
對於薪資的具體反映方式則如下所示。
就管理職務來說,每年年度初期,皆會由人事部門出示與職務或本人目標相符的「預期年收入」。
實際給予的薪資則會以「預期年收入」為基準,對應其目標的達成程度來決定。
不只是因等級不同而給予不同的薪資,根據實際的成績,即使是相同等級的人,也會出現月薪基礎的1.3倍、加上津貼達到2倍的差距。
就算同樣是「部長」,薪資的水準也會出現有巨大差距。
透過「世界共通的基準」獲得優秀人才
為何日立會毅然決定廢止年功序列制呢?
其中一個原因是在強化全球化經營上,有必要提出讓全世界的員工皆能認同的共通基準。
讓我們以更加容易瞭解的方式來說明。
例如,在日立的印度分公司上班的印度人員工調職至日本總公司上班的情況下,就印度人員工自己來看,自己會受到何種考評呢?想必也會想與在日本總公司上班的日本人員工做客觀性的比較吧。
會在意自己的日本人上司能拿到多少薪水,如果被要求接受僅僅「因為是日本人」這樣的理由而「比自己拿的薪水還高」的話,繼續效力於日立的動力也會下降,結果就會變成讓優秀的人才流失。
記者會上,中畑常務陳述「優秀的外國人追求世界共通的人事制度,而我們希望獲得優秀的人才。」
據說日立參考了其競爭對手,如美國的GE(General Electric)、德國的Siemens等公司的人事與薪資制度,據此檢討,已經將國內外超過5萬個職務進行了等級排列。
日立計畫在下年度將海外工作的外國人員工數,從現在的12萬7千餘人增加至相當於全體43%的15萬人。(外國人職員中包含當地的日本人採用)
也因此,有必要沿著新的經營方向性來建構人事戰略。
年功序列的廢止是新的開始?
薪資比率中,年功部分所佔的比重下降。在泡沫經濟破滅後的1990年代以降,逐漸強化成果主義式的架構。
這也被認為是企圖達成在年成長率已經難以成長的情形下,能夠達成提高員工士氣的同時卻壓低人事費,這樣有些矛盾的要求。
不過,單純依靠衝過頭的成果主義,也曾出現經營混亂、無法順利實行的案例。
但是此次,企圖導入實力主義的薪資制度的,是被認為業績情況良好的日立。
表示現在已經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亦即全球化經營已逐漸迫使企業重新檢視日本式的雇用習慣。
年功序列在政勞資會議上也成為主題
在日立宣布廢止年功序列制的3天後,也就是9月29日,於總理大臣官邸由政府與經濟界、勞工界的代表召開了「政勞資會議」。
在會議上,是否呼應日立的行動,重新檢視年功序列成為了話題。
安倍總理大臣表示:「為了改善養育子女世代的處境,必須重新檢視年功序列的薪資體系,從該體系轉移至能對應於勞動生產性的薪資體系,是一件相當重要的事。」
在日立也有這樣的相關制度:因為育兒或照護而一度停職的員工,在回歸職場後只要能力被認可,仍然可以獲得充分報酬。
對此,連合(譯者註:此處的連合指的是「日本勞動組合總連合會」,類似全國工會聯盟的組織)的古賀會長表示「現今的薪資體系是累積了勞資雙方的討論,根據討論結果所產生的,只看著年功序列就說要消除這樣的體系,是相當魯莽的。」,並要求應該慎重討論。
也適用於一般職務?
今後的焦點,則是年功序列的廢止是否將不僅止於管理職務,而擴及至一般職務。
從事人事顧問的城繁幸認為「隨著企業邁向全球化的腳步,年功序列的廢止亦擴及至一般職務的可能性很高。雖然對年輕世代來說有著獲得高報酬的機會,但反面的部分是長期待在同一家公司工作的利益降低。因此工作方式應該會有巨大的變化吧。」
日立則認為對一般職務的適用,還需要一點時間去商討。
那是因為如果適用於一般職務,會與另一個雇用習慣「新卒一括採用」有所衝突。
換言之,從大學等學校畢業後一齊進入公司的年輕世代,經年累月累積了各種工作經驗,在工作能力上出現差距也很正常,如果採用實力主義制度的話,可能會使年輕世代產生強烈的不安,也可能在培育人才方面出現不良的影響。
對此,岡山商科大學經濟學部的三谷直紀教授則說「待遇體系從『人』轉到『工作』的情況是必然的。但是利弊相依,這樣做是否會讓日本企業不再重視長期以來的人才培育呢。我們應該取年功序列與成果主義的利點而用之。」
戰後長期持續的雇用習慣的變化,是否會影響到整個日本社會呢?
我們希望接下來能更進一步地深入採訪。
資料來源:http://www3.nhk.or.jp/news/business_tokushu/2014_1001.html
圖片來源:https://www.google.co.jp/search?q=年功序列&es_sm=119&source=lnms&tbm=isch&sa=X&ei=WfhOVLP8GuPBmwWdpID4Aw&ved=0CAgQ_AUoAQ&biw=1024&bih=488#facrc=_&imgdii=_&imgrc=Os0ovs9H9kMqdM%253A%3BM8awnfHf1ZqmHM%3Bhttp%253A%252F%252Ffukugyosyorihoteisiki.web.fc2.com%252Fa3bf7a4c19.jpg%3Bhttp%253A%252F%252Ffukugyosyorihoteisiki.web.fc2.com%252Fokusyon.html%3B352%3B400
2014年10月26日 星期日
2018年 大學「淘汰的時代」正式來臨 18歲人口再度減少 只有高知名度的綜合性大學能倖存?
各位知道大學的「2018年問題」嗎。現在呈現直線下降的18歲人口,將影響到大學的經營,「淘汰的時代」正式來臨,坊間已經出現了「私立學校少一半也不奇怪」的說法。以下將一探處於經營困難的大學現狀與不遠的將來。(內野雅一)
「30所大學將是哪幾家呢?」——,大學關係者相當重視日本的文部科學省(譯者註:類似教育部的中央政府機關,簡稱文科省)於月底進行的發表:「超級全球化大學」的選拔結果,也就是文科省選出了足以與海外名校一較高下的大學,包括東京大學、京都大學等64所國、公立大學,以及早稻田、慶應等40所私立大學,合計104所大學參加本次甄選,其中有「30所大學」能雀屏中選。在事前「國、公立學校比較多吧」的預想中,令人關注的是,私立大學將從何處著手,打出自己的亮點。
被選中的大學,不僅能獲得上億的補助金,更意味著成為如同「被國家欽點的頂尖大學」(教育相關人士的發言)。不只校名作為「名牌」的聲望大幅提升,也可將帶來大量的報考人數。被選中的話,似乎就能邁向倖存之路,選拔結果成為大學強而有力的後援。
影響大學考試報考人數的因素為18歲人口與升學率。18歲人口的高峰,出現在1992年度高中畢業的團塊二世(譯者註:約在1971年至1974年出生的第二次嬰兒潮中出生、父母為團塊世代者),有205萬人,當時被稱為「考試泡沫」世代。其後,人口持續下降,2014年度降為118萬人。儘管如此,在此之間4年制的私立大學卻持續增加。這是由於4年制大學有較多人報考,短期大學亦紛紛轉型為4年制大學,故4年制的私立大學從1992年度的384所,增加至2002年度已超過500所,現在2014年度已達603所(與國、公立大學合計共781所)。與縮小的市場逆向而行的4年制私立大學,原本就算相繼破產也不奇怪,但卻沒有發生這樣的情況。立教大學校長吉岡知哉表示:「這是因為以往約30%的大學升學率變成高過50%,所以經營方面總算還撐得下去。」。報考大學的人數並未隨著18歲人口減少率而相應減少。
而且許多大學尚有「老本」。大學通信情報調查‧編輯部總經理安田賢治如此解釋:「考試泡沫時期,文科省為避免重考生增加,同意大學臨時增加錄取人數。與此同時教師與教室卻不必增加,大學獲得了龐大的利益,現在則是慢慢地在吃當年的老本。」
但是,今後似乎難以為繼。18歲的人口隨時間呈現下降的趨勢,自2018年度(118萬人)開始將會更加嚴重,根據國立社會保障‧人口問題研究所的估計,到2031年度將會減少至99萬人,正式低於100萬人的大關。雖說是預測,但有可能在10多年後減少20萬人,這表示「以升學率50%來說,就是少10萬人進入大學,如果1所大學的入學員額是1000人的話,就意味著有100所大學的入學者消失不見。」日本私立學校振興‧共濟事業團私學情報室長,菊池裕明如是說。如此將使大學爭取報考生的競爭激烈程度推向極致,這就是「2018年問題」。
大學innovation研究所所長、從事大學經營顧問的山內太地表示:「大學的淘汰浪潮將悄悄地襲來,以2018年問題為轉折點,此浪潮將更加洶湧,恐將正式到來。」
已經有265所的私立大學出現已經出現報考人數低於可招收人數的情形,占全體的46%。其中,將無法獲得國家補助金、未滿原本招收員額50%的大學有15所(皆為2014年度現狀)。安田指出:「為了讓報考人數低於可招收人數的情況不浮上檯面,也逐漸增加降低招生數的大學。雖然學生數減少,收入也隨之減少,再靠著削減教職員的人事費勉強支撐,這就是現在的真實情形」山內進一步分析:「也有的案例是為了避免出現報考人數低於招生數,而新設立較容易收到學生報考的明星科系,如看護學部或學科等」
然而,「老本」也有吃光的一天。根據日本私立學校振興‧共濟事業團的調查,有208所、相當於全體的35%的大學正陷入赤字的情況(2012年度)。「已達到需用附設中學或高中的收入來填補大學經營的程度了。」菊池說。
菊池表示,最後的寄託是提高升學率,但是包含進入短期大學或專門學校的學生,已經達到8成了。「已經幾乎到達極限了。」。
實際上,已經開始出現經營超出臨界點、無法持續下去的情況。如下表所示(譯註:請參照原網頁下方),在2010年度以後,已經出現因經營惡化而停止招生的私立大學。
安田說:「今後可以想見大學的各種「苦戰」,例如說短期大學轉為4年制大學,但卻變成只有一個學部學科的單科大學。在那些大學當中,勢必也會出現無法招集良好師資,使得高中老師也會猶豫該不該將學生送往該處的學校。再者,從校區回歸都心的例子增加,可以看出現在的大學設置地點也成為經營考量之一。不從車站轉搭巴士就無法抵達的大學,在招生方面想必很辛苦。」
另一方面,山內認為學生集中於早稻田、慶應或MARCH(明治[Meiji]、青山學院[Aoyamagakuin]、立教[Rikkyo]、中央[Chyuo]、法政[Housei]大學的日文羅馬拼音第一個字母所組成的簡稱)、日東駒専(日本、東洋、駒沢、専修4所大學的合稱)等有知名度的綜合性大學的傾向將會加強。那是因為隨18歲人口的減少,錄取的難度也下降。「反過來說,偏差值50(譯者註:日本大學入學考試成績的計算方式,其公式為(得分-平均得分)÷標準差×10+50。也就是說如果偏差值50的話,其得分等於平均得分)以下的大學就算想招生,恐怕連報考的學生都沒有,這從報考數變為低於招生數即可看出。私立大學就算減少一半也不是甚麼奇怪的事。」即便是前面所列舉的有名大學之間,也會隨著入學考試改革成功與否,而決定其人氣的差距。
在河合塾(譯者註:與代々木ゼミナール、駿台予備学校合稱日本三大升學補習班)工作過的教育專欄作家後藤健夫一語道破:「這關乎的問題是:有些大學充斥著「連除法之類的都不懂、像是未完成義務教育般的學生」,我們能否將充斥著此等學生的大學,導回真正意義下的高等教育場所。那些不值高等教育之名的大學,就算倒了也是沒辦法的。」
包括短期大學在內,因為少子化使得報考數變得幾乎等於錄取數,在這樣的「全錄時代」裏,負面效應是造就大學生的學識低落,而這點正飽受批評。我無法忘記在關西的私立大學採訪時,某教授的自嘲:「大學變成了Wonderland(不可思議的國度)。明明進了大學卻不知要做甚麼才好的學生增加了。不知道圖書館的使用方法也不去了解。」即使是學部數量少的地方國、公立大學也無法悠哉度日。
如果「2018年問題」能成為把大學還原為本來樣貌的契機,那也許只能將之視為是「不可避免的一條路」加以接受了。
新聞來源:http://mainichi.jp/shimen/news/20140925dde012100004000c.html
圖片來源:https://www.google.co.jp/search?q=大学&espv=2&biw=1024&bih=488&source=lnms&tbm=isch&sa=X&ei=EGJMVPj9JeHJmAWNkoKwBA&ved=0CAgQ_AUoAw#facrc=_&imgdii=_&imgrc=YfxsIJPzP12gcM%253A%3Beq-mkgtHB-XRnM%3Bhttp%253A%252F%252Fkomekami.sakura.ne.jp%252Fwp-content%252Fuploads%252Fp7203250.jpg%3Bhttp%253A%252F%252Fkomekami.sakura.ne.jp%252Farchives%252F159%3B1500%3B1125
2014年10月20日 星期一
「初體驗是何時?」、「去風化場所吧!」 即使在同性間也算是性騷擾
性騷擾常常很容易被認為是「在異性間才會引起的問題」,但同性的上司或同事不經意的言行也是會成為性騷擾的。由於人們不太熟悉,政府在去年年末修改了方針,敲響了針對「同性間性騷擾」的警鐘。
■工作中死纏爛打地追問
關東地區的20幾歲女性在數年前於上班的地方,為40幾歲的女性上司的言行所煩惱。
「妳的初體驗是什麼時候?」、「因為你太瘦了,這樣交不到男朋友唷」。過去的交往事蹟或體型等,在工作中被煩人地詢問。
雖然很生氣,但卻無法說出「請不要再這樣了」。因為是為期1年的女性契約職員,如果讓直屬上司不高興的話,雇用契約可能會被中止。
自從與上司在同一個職場,數個月後身體就垮了。從公司回到家時,眼淚就停不住地掉。變得沒食慾,躺在床上1個小時也無法入睡。因為覺得無法再忍耐下去,所以將工作辭了。
「也許上司認為如果是女性之間的話,大概可以被允許也說不定。但是對我來說,那就跟受到自男性而來的性騷擾一樣,感到很難受。」該名女性如此說。
■因為黃腔而使心靈受創
關東地區的某男性派遣職員(37歲)曾在從事室內建築塗工的大約10年前,被同性的社長騷擾過。
跟一起工作的專業人員講過自己的性癖好傳到社長那邊而落得被社長作弄的情況。在工作現場或酒席間也被常常拿出來說,也被週圍聽到的專業工作人員們取笑。如果只是被同事騷擾的話還有辦法說些甚麼,但被社長耍的話,就沒辦法對其抗議。
「被用開黃腔的方式騷擾在男性之間是很正常的」這樣說給自己聽,並且努力不去想太多。雖然在心裡留下不快的情緒,卻沒有跟誰商量。因為對失眠感到煩惱,在工作上也開始出現明顯的失誤,最後把工作辭了。
「被用黃腔作弄時,在心裡留下的創傷比想像中的還要來得巨大。」
曾在餐飲店打過工的東京都某男性(28歲)曾經差點被上司命令而強迫去風化場所。
發薪日那天關店後,數名員工一起去喝酒時,被上司命令說「給我去風化場所」。該男性拒絕後,便被以處罰遊戲的方式,付了其它員工的費用。「明明就拒絕了,卻還被強迫去風化場所。實在是覺得非常討厭。」
■小心「因為是同性間所以不留意」
厚生勞動省在去年年底修改了為防止性騷擾的方針,在其中加入了「職場的性騷擾中,也包含同性間的性騷擾。」
當然,也不是說修改前,同性間的性騷擾就可以被原諒。這次明文記載是為了重新敦促留意職場方面的情況。「所謂的性騷擾是異性間才會發生的,這樣的印象非常地強烈。因此,針對被害情況難以檯面化的同性間性騷擾,也應該予以防止,這樣的觀念是借由這次的修改給予明確化。」厚勞省的負責人如是說。
那麼,同性間怎樣的言行會成為性騷擾呢?社團法人「職場騷擾研究所」的金子雅陳所長舉出了「給騷擾目標看猥褻的照片」、「不厭其煩地一直追問人家以前的交往事蹟」等例子。
員工旅行時去泡溫泉的情況下,強迫想要捉弄的部下一起入浴的話就算出局了。「因為同性而不留意、自然地做出來的言行也必須小心比較好。性傾向、感到害羞的程度是『因人而異』,這樣的事應該銘記在心。」金子所長如此說到。
再者,在職場對策的當務之急,是對於男同性戀者或女同性戀者等性少數的工作者的性騷擾。所訂定的方針「同性間性騷擾」裡也包括當事者是性少數的情況。
例如在「勉強對方一起去風化場所」等行為中,如果被強迫的一方是男同性戀的話,將會更加嚴重。支援性少數的NPO法人「彩虹色Diversity」的村木真紀代表說「新方針採取了企業裡對同性間性騷擾的防範對策吧。希望這樣的對策也能顧及到性少數的人。」
(牧內昇平)
新聞來源:
http://www.asahi.com/articles/ASG9C0CSZG9BULFA053.html
圖片來源:
http://www.asahicom.jp/articles/images/AS20140916001739_commL.jpg
2014年10月16日 星期四
秘密保護法施行?日本全國130個地方議會通過撤廢意見書 反映出難以撼動的不信任感
被通過的意見書當中,至少有130個市、町、村議會明確地要求廢止或撤廢該法。邁入本月後,北海道洞爺湖町、岡山縣吉備中町、德島縣佐那河內町這3個議會也向國會提出要求廢止的意見書。
茨城縣取手市議會的意見書中寫著「完全蹂躪日本國憲法中國民主權、基本人權、和平主義的基本原則」,以如此的表現表明對該法強烈的不安。三重縣龜山市議會的意見書中也控訴該法「正是遮蔽國民耳目的東西」,要求撤廢。另外,甲府市議會則針對該法中「被指定的秘密恐有恣意擴大範圍之虞」,表明了對其運用有所不安。
具有作為極東最大空軍基地、美軍嘉手納飛機場的沖繩縣嘉手納町議會以「作為最容易受到影響的地區而相當恐懼。連住民為了守護自己的生命財產而欲掌握實情也將變得無法辦到了。」表示出對於變得無法取得有關美軍運用或基地政策資訊的擔憂,而要求廢止。
在縣議會雖然未通過明確表示要求撤廢該法的意見書但通過要求慎重運用該法的意見書則有岩手、新潟、鳥取等縣議會。
新潟縣議會在否決「要求撤廢的意見書」、「強烈要求修正的意見書」之下,通過了「強烈要求向國民明確說明、取得國民充分理解」的意見書。某位自民黨縣議員以「該法還不到需撤廢或修正的必要」為前提下,陳述「支持者之間有反對的意見,所以不能說否決完就了事。我認為某些意見表達是有必要的。」
意見書雖然對政府或國會不具有強制力,但是地方自治法第99條規定意見書是為了在國政上能讓地方議會反映其意見而存在,具有有其一定的影響力。(註1)
另一方面,政府在14日的內閣會議上,根據特定秘密保護法,通過了「可以決定秘密指定或解除方式的運用基準」,以及「將12月10日訂為法律實施日期」、「可以指定秘密的行政機關訂為19個機關」的政令。雖然該法可將(1)防衛、(2)外交、(3)防止特定有害行動(間諜等)、(4)防止恐怖分子等4個範圍共23個項目指定為秘密,但是在運用基準上,更明確化且細分化為55個項目。此外,作為監視機關,在內閣府中新設立審議官等級的「獨立公文書管理監」,以及作為其協助部門的「情報保全監察室」。內閣官房中,也設置以各府、省、廳的事務次官層級作為成員的「內閣保全監視委員會」。
通過廢止、撤廢的意見書的市、町、村議會如下:
<北海道>根室市、芦別市、池田町、上士幌町、浦幌町、江差町、大空町、奥尻町、上川町、上砂川町、清里町、黒松内町、小清水町、標津町、斜里町、新冠町、増毛町、津別町、豊富町、奈井江町、中川町、美瑛町、日高町、平取町、福島町、本別町、幕別町、むかわ町、森町、和寒町、広尾町、厚沢部町、中頓別町、遠別町、清水町、幌加内町、東神楽町、新ひだか町、佐呂間町、洞爺湖町、知内町、更別村、占冠村、中札内村、初山別村
<青森>佐井村、蓬田村
<岩手>花巻市、軽米町
<宮城>美里町
<秋田>仙北市、五城目町、三種町
<山形>山形市、長井市、河北町、川西町、大石田町、小国町、飯豊町、西川町
<福島>石川町、桑折町、浪江町、南会津町、三春町
<茨城>取手市、美浦村
<埼玉>小鹿野町、鳩山町、宮代町
<千葉>白井市、銚子市
<神奈川>葉山町
<山梨>甲府市、市川三郷町
<長野>佐久市、中野市、小布施町、長和町、小海町、下諏訪町、富士見町、飯綱町、坂城町、阿智村、小川村、木島平村、木祖村、中川村、生坂村、山形村、豊丘村
<愛知>飛島村
<三重>亀山市
<滋賀>湖南市
<大阪>吹田市
<兵庫>新温泉町
<奈良>生駒市、吉野町、川西町
<鳥取>米子市、琴浦町、日南町、湯梨浜町
<島根>吉賀町
<岡山>吉備中央町
<広島>庄原市
<徳島>鳴門市、板野町、佐那河内村
<愛媛>上島町
<高知>安芸市、本山町、大豊町、四万十町、土佐町
<福岡>志免町
<長崎>長与町
<宮崎>門川町
<鹿児島>出水市
<沖縄>嘉手納町、西原町、北谷町、与那原町、大宜味村、北中城村、宜野座村、中城村、読谷村
註1:日本的地方自治法(平成26年6月25日法律第83号)第99條原文為「普通地方公共団体の議会は、当該普通地方公共団体の公益に関する事件につき意見書を国会又は関係行政庁に提出することができる。」(一般地方公共團體的議會可對於事關該一般地方公共團體公益之事件,向國會或是相關行政機關提出意見書。)
新聞來源:
http://mainichi.jp/select/news/20141015k0000m010144000c.html
2014年10月9日 星期四
香港示威:即使「民主化」也不會改變的奇特「不動產本位制」的支配構造
佔據做為香港命脈、集國際金融的匯流功能於一地的中環地區,希望藉由癱瘓經濟活動之根幹以打擊中央政府的「占中」運動,之前民主派曾呼籲市民於10月1日國慶日時進佔,結果在還等不到原先所預設的活動時點即已毅然展開。此次提前舉行的舉措究竟是事前就決定好的呢?還是在學生們奮起下突發性地發生的呢?如果是後者的話,則無法否定這場活動會隨著示威群眾的不滿獲得宣洩後即劃下句點的可能性。
能夠繼續生金蛋的雞
雖然學生們一直要求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領導者,梁振英行政長官(以下簡稱長官)直接對話,但是握有香港問題最後決定權的則是北京的共產黨中央政府。也正因為如此,即便在美國政府、台灣的馬英九總統對此次運動表示強烈支持的背景下,最後終於實現長官與群眾代表的對談,如學生們所追求的「民主化」方向應該也不會被提出。這正是在一國兩制下,作為特別行政區的香港所被賦予「高度自治」的實際狀態。
在下次長官選舉實施的2017年,也正好來到習近平政權最初5年的尾聲。是時,習近平若從現下北京所正在展開的權力鬥爭中勝出、鞏固了堅若磐石的權力基礎的話,則無法否定會把身為秘密共產黨員的傳聞不絕於耳、極為不受歡迎的梁振英長官捨棄,以接受香港居民意見的態勢選定新長官的可能性。幾乎完全可以想像習近平會仿照前政權胡錦濤的模式,在上次2012年選舉中強行介入選舉而將梁振英長官送上台的前例。
試著回顧歷代行政長官的人事安排就可以知道,由江澤民強力推出的初任長官董建華在第二任任期的一半,就在被繼江澤民後掌握大權的胡錦濤究責下辭官。當時背景是不受歡迎的董建華被香港住民批評、揶揄為「無能」、「傀儡」,其人氣之低迷自不待言。
事實上,梁振英長官不僅是前政權胡景濤所遺留的一項人事安排,而且還比董建華更不受歡迎。如果習近平政權將香港能順利經營作為第一考量的話,不受歡迎的長官應該被放棄。因為北京期待香港能一直做一隻「會一直生金蛋的雞」。
「官商勾結」的景象
探討自1997年回歸中國以來的17年,北京在香港經營的重點,就如長官人事安排可見一般,雖然在政治面上屢加干涉,但另一方面,(1)透過「自由行」政策,自中國送入大量的觀光客,致力於促進作為香港經濟支柱的觀光產業,(2)透過CEPA(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等協定,強化對香港經濟的助益。如此政治不自由、經濟自由,正是回歸前鄧小平曾對國內外公開表示「維持香港繁榮」的真正內涵。
「繁榮」香港除了可以為中國經濟帶來巨大的貢獻外,另一方面,也為香港帶來了「不動產本位制下野蠻且慾望無窮的市場經濟」。
不一定能說是十分富裕的大部分香港居民,正處於一小撮由於家族經營而形成不動產特權階層的強烈影響力之下。特權家族所握有的政治權力與政府保持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另一方面,大部分香港居民的生活則被特權家族所持有的企業集團經營傘下一網打盡。那是因為地主家族的旗下關連企業深入了一般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各個角落。如果能夠握有土地的話,不僅能得大莫大的財富,隨之進而連香港居民的生活皆能為其所掌控。
香港的土地基本上是屬於公有,並由政府進行土地使用權的拍賣。雖然形式上誰都有入場喊價的機會,但為了得標則不能不備妥龐大的資金。因此,實際上有能力標下使用權的家族(=業者)僅限於李嘉誠(旗下企業集團名為長江實業集團、和記黃埔集團,下同)、郭家兄弟(新基鴻地產集團)、李兆基(恒基兆業地產集團)、鄭裕彤(新世界發展集團)、吳光正(會德豐集團、九龍倉集團)、猶太裔嘉道理家族(中電控股集團、大酒店集團)的6大家族,並加上其周邊20個新舊家族左右,總計不滿30個資產家族而已。這一小撮家族的人們拿下政府拍賣的「地產」,藉其掌握香港的「霸權」,成為結構性的「地產霸權」。那「官商勾結」的景象簡直可以說是猶如19世紀末至20世紀前半,官僚與商人聯手大賺鈔票、成為帶給中國腐敗、貧窮與衰弱的重大原因也不為過。
「強權貪權不知足」
如果要形容那樣巨大企業集團之行徑的話,可以說是「強權貪權不知足」。他們將透過不動產開發所到手的龐大資金毫不猶豫地投入金融、物流、港灣、海運、運輸、製造、衛星、通信、航空、IT、觀光、媒體、農業、電力、瓦斯、公車、地下鐵、路面電車、渡輪等,這些他們認為會賺錢的產業。財富生財富,而財富又吸引權力。
可以說透過掌握排除競爭的各種商業命脈,有效地操作著香港全體市民所必須的商品、服務的價格與市場。恐怕在現在的香港,從起床到上床睡覺,甚至是在睡覺中都無法脫離那些大企業集團所提供的服務。
的確,在英國殖民地時期也可以看到「官商勾結」的景象,但那樣的景象無限地擴大則是要到香港回歸被具體的放入政治日程表的1980年代後半開始。雖然部分香港人也認為,今天會如此的原因應該歸究於關於香港回歸的中英協議有所缺陷,但在不到30個家族與北京的「關係」所產生出如浪濤般的資金力量前,學生們盼望「民主化」的聲音果然還是顯得空虛無力。
以作為香港的左派代表性運動者而著名的區龍宇在其最近的著作《崛起的中國 其強韌性與脆弱性》(つげ書房新社,2014。書名為譯者暫譯)中寫到「就算達成獨立,那不過是讓同一民族的菁英取得壓榨貧苦同胞的優先權罷了。壓迫與搾取的制度依然是不會改變而持續著。」雖然充滿著左派特有的用語,但是即使達成了現在靜坐於道路上的學生們所盼望的「民主化」,作為香港經濟根本的「地產霸權」結構仍舊是不會出現戲劇性的變化。
開創新的局面嗎?
1967年5月,適逢中國發生文化大革命,受其刺激的香港左派以英國殖民地政府官廳為對象,為追求「民主化」而展開街頭運動,是為香港暴動。因殖民地當局以強硬堅決的態度面對,故至同一年底止,混亂逐漸平息。雖然同樣是追求「民主化」,1967年的民主化是欲求沿循北京意圖的產物,47年後,2014年的民主化則成為了要反抗北京的東西。雖然再怎麼說,關於香港的國際局勢已截然不同,但還是要考慮到「民主化」所具有複雜內涵。
在世界各地發生的「民主化」行動,有時不只是結束於毫無內涵的騷動這麼簡單,也會誘起僅能以「民主化的自相矛盾」來表現的歪曲獨裁體制。
這次的香港「民主化」的終點落於何處現在還未能定論。但是,當現在靜坐於道路的學生們能談到香港經濟的「地產霸權」之時,恐怕香港的「民主化」將會開創新的局面吧。我希望能繼續關注他們今後的主張。
作者:
樋泉克夫
愛知大學教授。生於1947年,歷經香港中文大學新亞研究所、中央大學大學院博士課程,曾以外務省專門調查員身分,在駐泰國日本大使館服務(1983~1985、1988~1992)。1998年起擔任愛知縣立大學教授,自2011年起任於現職。著有《「死体」が語る中国文化》(新潮選書,譯者直譯為《「屍體」道出的中國文化》)以外,尚有許多關於華僑‧華人理論、京劇史等著書、論文。
資料來源:http://www.huffingtonpost.jp/foresight/hong-kong_b_5924498.html
圖片來源:http://mainichi.jp/select/news/20141003k0000e030195000c.html
2014年10月7日 星期二
從國立大學開始,文科學系將消失!安倍首相與文科省的文化破壞性的「大學改革」
大學升學率超過50%,埋頭於真理探究的象牙塔,如此印象中的大學已成過去。如今大學及其週邊的民間企業正強化由冷峻且徹底的經濟理論所帶來的支配。
但是,讓相關人士感到「沒想到會到這般地步」而震驚的是最近由文部科學省(譯者註:類似台灣的教育部,簡稱文科省)對國立大學所揭示的方針。作為少數報導該問題的媒體,《東京新聞》於9月2日晨報中以「從國立大學開始,文科將消失?文科省通告的改革案」為題的報導中如下介紹:
「文部科學省於上個月接受該省的審議會『國立大學法人評價委員會』的討論決議,作為一項國立大學的組織改革案,通告各大學『教員養成系、人文社會科學系的廢止或轉換』。」
直接解讀通告文句的話,的確如該標題所言,只能理解為廢止文科,催促其轉換成理科。然而同篇報導中,文科省負責人說「此次的通告並不是提議廢止文科學系或轉換為理科,而是基於事先所告知的任務角色,希望各大學進行改革而已。」看起來宛如不是國家的強制,而是託付於大學自主性的樣子。但是,該負責人的言語中出現的「事先告知的任務角色」則藏有怪異。
例如橫濱國立大學教授,室井尚氏在自己的部落格寫下「國立大學現在正面臨嚴重的事」的文章(5月15日),栩栩如生地說道此次通告早就開始落實,而其中一部分更成為注目的話題。
「依據去年度6月在內閣會議中決定的『國立大學改革計畫』,以令人吃驚的速度,文科省於平成25年(2013年)秋天幾乎將各大學『任務的再定義』作出定案。根據此項各大學『任務的再定義』,文科省單方面地通告各國立大學或各學部所必須朝向的目標『任務』。雖然寫著『此乃依據與各大學交換意見的結果』,實際上並非如此。其實該內容的文句幾乎都已經由文科省寫入、僅空著自主數值目標欄位的『任務』,強迫各大學照單全收。」
「該表中2、3、4列著埼玉大學、千葉大學、橫濱國立大學與關東一帶的地方大學,文科省要求這些大學的『任務』則是共通的。也就是將學校重心放在理工科系或醫療科系。實際上,從文科省的負責人那裡聽到,財務省說如果在私立學校較多的神奈川縣裡,如果不將比較不耗費教育成本的文學科系交給私立學校、而將經費集中於理工科系的話,不就失去使用稅金的意義嗎等發言,因此雖然我們所屬的『人類文化課程』,實際上跟單純是教員養成系的『新課程』完全不同,最後卻還是與教員養成系的『新課程』綁在一起,被通知要『廢止』(寫於連結後面。僅僅只有兩行。而那也是一開始就被寫入的)。文科省說要將國立大學的課程、學科直接『廢除吧!』」(前述出自室井氏的部落格)
隨著文科省露骨的指示,國立大學中的教員養成系、文科學系確實地朝向廢止之路。
在福井縣也是,《福井新聞》於8月6日報導了縣內唯二的人文社會科學系的其中一個,福井大學地域科學課程決定遭廢止一事也在當地引起了波瀾,從這樣的報導來看,毫無疑問地,這樣的事態正相當程度地進展中。
「國立大學」是在2004年變更其設立形式,成為名為國立大學法人的獨立行政法人。在文科省的首頁上,將這樣的獨立行政法人組織讚頌為有助提高大學自主性、推進教育研究,但是從不得不依賴國家給予經營費用的財政構造來說,現實上到底還是無法違逆國家、亦即目前的政府方針。
就這樣,大學被導入市場原理,必須捨棄無法賺錢的學科,使此一發展更加劇烈的背景當然在於某個男人的登場。
該名男人,安倍首相在5月6日的OECD部長級會議主題演說中如此述說:
「正因如此,我正推動著教育改革。不是要更深化學術研究,而是實行更加能看出社會需求的、更具實踐性的職業教育。我正考慮著將這樣的新架構用於高等教育中。」
對安倍而言,「深化學術研究」是一件完全無意義的事,為了能夠投身於有社會需要的職業而進行的教育才是必要的。那幾乎否定了大學教育這樣的東西。把那想法說成是大學的職業學校化也無妨。象徵性而言,即是一個無法看出文學部存在意義等等的教育觀、學問觀。
探討「人究竟為何物」、「社會該是怎麼樣」,並且追問「學問為何物」,承繼先人知識的累積而構想未來的知性活動,姑且將這樣的知性活動稱為「教養」(譯者註:類似中文的「通識」)。如果在欠缺通識的情形下而追求科學技術的發展將會招致何種結果呢?終於在最近,這個社會看到了那樣的結果,不是嗎?
使吉田昌郎所長不得不想起東日本毀滅狀況的311福島核電事故之慘劇,正是只有追隨短線的經濟邏輯、無法將科學技術置於人類史或文明史中、大學的貧乏、學問的貧乏所導致的後果。
此外,STAP論文事件也披露被經濟邏輯所支配的日本科學界,其淒慘的研究環境。小保方晴子未被給予任何深化學問或研究見識的契機,就這樣擔任了5年任期的研究員職位,並置於一種在任期內如果無法拿出成果便會喪失地位的臨界狀態。另一方面,在關於笹井芳樹氏死亡的報導中,據傳由企業出資,正進行建造著一項耗資近40億、被稱為「笹井城」的研究設施。政府與產業界一起進行龐大的投資,建構在短期內即可回收成果的構造,死命的壓榨研究者則是科學界的實際情況。
哲學家康德在其著作《學科之爭》中展開了大學之論。該著作闡述大學部的學系被分成神學系、法律系、醫學系上級學系,以及作為基礎的哲學系。康德說道,上級學科是有著對社會的實用性,從而與國家緊密相連,但唯有不受國家掌控的哲學系,才是有能力判斷學問真理性的學系。
只因目前政權的意思與經濟上的利害關係而使大學受到制約,特別是將人文社會科學這樣有關考察人或社會的學問當作可有可無之作法,其實是否定了知識事業。
在「大學改革」的名義下所進行的文化破壞與知識荒廢的情況應該有必要讓更多人知道。
(村田哲志)
資料來源:http://lite-ra.com/2014/10/post-508.html
圖片來源:http://news.livedoor.com/article/detail/9310435/
2014年10月4日 星期六
「無緣墓」激增的真相
「到遙遠的墓地參拜非常辛苦。」、「說起來,那些墓是必要的嗎?」長年生活於遠離故鄉之處,對於歷代祖墳的管理感到困擾的人應該很多吧。代代相傳,理應由家族後代繼承、管理的祖墳,現在卻因為後代過世而棄置,這樣的無緣墓數量在日本全國不斷增加。(編按: NHK在2010年製作的相關報導節目中首次出現「無緣」一詞,藉以形容近年日本單身世代數量增加,人際關係稀薄的社會現狀。此處的無緣墓意指已無家族後代管理者的墳墓)。以下為NHK記者土井健太郎和久枝和歌子針對「無緣墳」的實態和背景的解說。
● 十年內數量成長兩倍的「無緣墓」
對於這些因為沒有後代而被棄置的墳墓,負責管理的寺廟和地方當局會在撤去墳墓的一年前,將受葬者姓名以官報的方式進行公告。為了瞭解「無緣墓」的實態,記者針對截至去年(2013)為止這十年來的官報記載,進行了詳盡調查。調查結果是,去年(2013)除了福井縣、長野縣、長崎縣之外,在全國四十四個道都府縣裡,總計公告約有9000人的「無緣墓」。前年(2012)有9000人,大前年(2011)有1萬3000人。若較之十年前──即平成16年(2004)──公告的4500人,不論何年,數量皆增加為二倍以上。若以地域別觀之,去年公告的「無緣墓」數量為:關東地方約4000人、近畿地方2000人、九洲和沖繩地方800人、北海道700人、東海地方500人、中國地方與四國地方各為400人、東北地方和北信越地方各為100人。
● 地方當局對於「無緣墓」的處理方式
詳閱官報,設有公墓的地方當局一口氣公告即將處置大量無緣墓的狀況十分醒目。京都市於去年(2013)8月,對6個市營墓地、總計323的墳墓進行改葬公告。若造訪市營墓地,可發現該處設置了寫有家族等名稱的布告牌。京都市表示,若繼續無視這些長年未繳管理費用的墳墓,管理費用可能不足,也無法確認申請立墓者的可用空間,因此下定決心公告。
另一方面,管理者在公告之後,仍持續從戶籍和住民票的資料中調查無緣墓的家族親戚,即便如此,無法與後代取得聯繫的墳墓數量依然很多。其中也有建成於昭和四十年代(編按:昭和四十年為西元1965年)的墳墓,可知僅四十餘年便有無緣化墳墓的出現。京都市表示今年秋分若仍無人前來祭拜,下個月進行墳墓的撤去作業,並將遺骨轉移到市立納骨塔。京都市生活衛生課的川崎說:「我認為墳墓是家族代代相傳的遺產,不該是這樣簡單撤去的事物。儘管想找到親族,由其親自判斷,但是倘若訊息始終無法傳達,也只能將墳墓撤去,對此我感到相當遺憾。」
● 「人口集中」、「想法改變」的背景
關於這樣的狀況,研究墳墓和社會關係的京都女子大學宗教、文化研究所的槙村久子客座研究員指出:「在人口不斷往都市集中的情形下,重視故鄉和祖先的想法也開始轉變。當不在意祖墳的世代逐漸成為高齡者的同時,墳墓無緣化和流動化的現象會更加嚴重。墳墓的存在姿態已進入新的階段,必須具有這樣的認識。」
● 尾隨「人口集中」其後的墳墓
更進一步調查,亦可發現無法在地方管理的墳墓,逐漸移往都心的趨勢正在擴大當中。自十五年前起,東京港區六本木住宅區附近的「梅窗院」便將原本規劃為墓地的800區土地增加為2000區。一對外開放申請,預約接踵而至。「梅窗院」的泉博道執事長表示:「從地方遷居至東京,同時也搬移祖墳的狀況,在這數十年間增加了三、四成左右。我覺得因應這樣的需求是時代的趨勢,這樣的狀況不僅本寺,都心週邊的墳位供給亦逐漸增加。」
居住於東京品川區的沼田安司(83歲)也在去年(2013)4月將原本位於故鄉神奈川縣葉山町的祖墳移至「梅窗院」。沼田表示:「因為罹患重疾,而且電車與巴士的轉乘時間需耗費二小時才能到達葉山町,就體力上來說,變得難以負荷。」再者,工作和生活據點也於五十年前移至東京,兄弟三人皆不在葉山町生活,故以掃墓方便為判斷依據。沼田這樣說:「由於平日疏於照顧,任由雙親墳墓遭受日曬雨淋,我無法再忍受這樣的狀況。雖然違背建造墳墓的父親之本意,但是考量方便性,現在搬移過來真是太好了。」
● 不再堅持「家墓」的意識變化
雖然祭祀祖先,但不再堅持「家墓」形式的人也出現了。住在神奈川縣平塚市的加藤次克(63歲)於九月撤去埋有雙親和兄弟倆人的墓地,因為不希望在自己和妻子死去之後,給13歲的獨生女帶來沉重的壓力。加藤將兩親的遺骨放入「永久供養墓」,與其他家族祖先一同祭祀,夫妻二人亦未準備自己的墳墓,將在某日告知長女此事。加藤更說:「我父母親的那個年代一定會建造墳墓,但是現在時代已經改變。我不堅持建造墳墓,不希望給獨生女造成負擔。」對此,進行墳墓撤去作業的業者表示:「最近這三、四年間,希望撤除墳墓的委託大量增加。不想建造墳墓的人也變多了。可以感覺到祖墳已逐漸失去心靈寄託的意義。」
● 由墳墓一窺社會縮影
透過深入推究「無緣墓」的實態和採訪遷移墳墓的人們,發現以往被視為「不論何時都存在」的墳墓,隨著人口往都市集中,或是家族觀和宗教觀的變化,逐漸出現極大的改變。「墳墓是映照社會的鏡子」,採訪時聽到這句話使人印象深刻。以東京為中心的「極點社會」,人口過度集中於大都市(編按:極點社會即指人口過度集中於大都市,伴隨而來的地方人口減少、城鄉差距等現象),接著是無法解決的少子化和高齡化問題。直到人生盡頭的墳墓為止,日本社會充滿了各式各樣的問題。團塊世代逐漸成為高齡者的時代迎頭而來,自今日起將有許多人逝去,進入了所謂的「多死社會」。不僅僅是墳墓,在這個迎接「死亡社會」的日本,包括死亡在內的各式議題,記者往後也將繼續深入採訪。
文章來源:
http://www3.nhk.or.jp/news/web_tokushu/2014_0924.html
圖片來源:
http://www.hakaishi.co.jp/kuyonew/07.html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