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4日 星期六

「無緣墓」激增的真相


「到遙遠的墓地參拜非常辛苦。」、「說起來,那些墓是必要的嗎?」長年生活於遠離故鄉之處,對於歷代祖墳的管理感到困擾的人應該很多吧。代代相傳,理應由家族後代繼承、管理的祖墳,現在卻因為後代過世而棄置,這樣的無緣墓數量在日本全國不斷增加。(編按: NHK在2010年製作的相關報導節目中首次出現「無緣」一詞,藉以形容近年日本單身世代數量增加,人際關係稀薄的社會現狀。此處的無緣墓意指已無家族後代管理者的墳墓)。以下為NHK記者土井健太郎和久枝和歌子針對「無緣墳」的實態和背景的解說。

● 十年內數量成長兩倍的「無緣墓」

對於這些因為沒有後代而被棄置的墳墓,負責管理的寺廟和地方當局會在撤去墳墓的一年前,將受葬者姓名以官報的方式進行公告。為了瞭解「無緣墓」的實態,記者針對截至去年(2013)為止這十年來的官報記載,進行了詳盡調查。調查結果是,去年(2013)除了福井縣、長野縣、長崎縣之外,在全國四十四個道都府縣裡,總計公告約有9000人的「無緣墓」。前年(2012)有9000人,大前年(2011)有1萬3000人。若較之十年前──即平成16年(2004)──公告的4500人,不論何年,數量皆增加為二倍以上。若以地域別觀之,去年公告的「無緣墓」數量為:關東地方約4000人、近畿地方2000人、九洲和沖繩地方800人、北海道700人、東海地方500人、中國地方與四國地方各為400人、東北地方和北信越地方各為100人。

● 地方當局對於「無緣墓」的處理方式

詳閱官報,設有公墓的地方當局一口氣公告即將處置大量無緣墓的狀況十分醒目。京都市於去年(2013)8月,對6個市營墓地、總計323的墳墓進行改葬公告。若造訪市營墓地,可發現該處設置了寫有家族等名稱的布告牌。京都市表示,若繼續無視這些長年未繳管理費用的墳墓,管理費用可能不足,也無法確認申請立墓者的可用空間,因此下定決心公告。

另一方面,管理者在公告之後,仍持續從戶籍和住民票的資料中調查無緣墓的家族親戚,即便如此,無法與後代取得聯繫的墳墓數量依然很多。其中也有建成於昭和四十年代(編按:昭和四十年為西元1965年)的墳墓,可知僅四十餘年便有無緣化墳墓的出現。京都市表示今年秋分若仍無人前來祭拜,下個月進行墳墓的撤去作業,並將遺骨轉移到市立納骨塔。京都市生活衛生課的川崎說:「我認為墳墓是家族代代相傳的遺產,不該是這樣簡單撤去的事物。儘管想找到親族,由其親自判斷,但是倘若訊息始終無法傳達,也只能將墳墓撤去,對此我感到相當遺憾。」

● 「人口集中」、「想法改變」的背景

關於這樣的狀況,研究墳墓和社會關係的京都女子大學宗教、文化研究所的槙村久子客座研究員指出:「在人口不斷往都市集中的情形下,重視故鄉和祖先的想法也開始轉變。當不在意祖墳的世代逐漸成為高齡者的同時,墳墓無緣化和流動化的現象會更加嚴重。墳墓的存在姿態已進入新的階段,必須具有這樣的認識。」

● 尾隨「人口集中」其後的墳墓

更進一步調查,亦可發現無法在地方管理的墳墓,逐漸移往都心的趨勢正在擴大當中。自十五年前起,東京港區六本木住宅區附近的「梅窗院」便將原本規劃為墓地的800區土地增加為2000區。一對外開放申請,預約接踵而至。「梅窗院」的泉博道執事長表示:「從地方遷居至東京,同時也搬移祖墳的狀況,在這數十年間增加了三、四成左右。我覺得因應這樣的需求是時代的趨勢,這樣的狀況不僅本寺,都心週邊的墳位供給亦逐漸增加。」

居住於東京品川區的沼田安司(83歲)也在去年(2013)4月將原本位於故鄉神奈川縣葉山町的祖墳移至「梅窗院」。沼田表示:「因為罹患重疾,而且電車與巴士的轉乘時間需耗費二小時才能到達葉山町,就體力上來說,變得難以負荷。」再者,工作和生活據點也於五十年前移至東京,兄弟三人皆不在葉山町生活,故以掃墓方便為判斷依據。沼田這樣說:「由於平日疏於照顧,任由雙親墳墓遭受日曬雨淋,我無法再忍受這樣的狀況。雖然違背建造墳墓的父親之本意,但是考量方便性,現在搬移過來真是太好了。」

● 不再堅持「家墓」的意識變化

雖然祭祀祖先,但不再堅持「家墓」形式的人也出現了。住在神奈川縣平塚市的加藤次克(63歲)於九月撤去埋有雙親和兄弟倆人的墓地,因為不希望在自己和妻子死去之後,給13歲的獨生女帶來沉重的壓力。加藤將兩親的遺骨放入「永久供養墓」,與其他家族祖先一同祭祀,夫妻二人亦未準備自己的墳墓,將在某日告知長女此事。加藤更說:「我父母親的那個年代一定會建造墳墓,但是現在時代已經改變。我不堅持建造墳墓,不希望給獨生女造成負擔。」對此,進行墳墓撤去作業的業者表示:「最近這三、四年間,希望撤除墳墓的委託大量增加。不想建造墳墓的人也變多了。可以感覺到祖墳已逐漸失去心靈寄託的意義。」

● 由墳墓一窺社會縮影

透過深入推究「無緣墓」的實態和採訪遷移墳墓的人們,發現以往被視為「不論何時都存在」的墳墓,隨著人口往都市集中,或是家族觀和宗教觀的變化,逐漸出現極大的改變。「墳墓是映照社會的鏡子」,採訪時聽到這句話使人印象深刻。以東京為中心的「極點社會」,人口過度集中於大都市(編按:極點社會即指人口過度集中於大都市,伴隨而來的地方人口減少、城鄉差距等現象),接著是無法解決的少子化和高齡化問題。直到人生盡頭的墳墓為止,日本社會充滿了各式各樣的問題。團塊世代逐漸成為高齡者的時代迎頭而來,自今日起將有許多人逝去,進入了所謂的「多死社會」。不僅僅是墳墓,在這個迎接「死亡社會」的日本,包括死亡在內的各式議題,記者往後也將繼續深入採訪。

文章來源:
http://www3.nhk.or.jp/news/web_tokushu/2014_0924.html

圖片來源:
http://www.hakaishi.co.jp/kuyonew/07.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