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9日 星期四
香港示威:即使「民主化」也不會改變的奇特「不動產本位制」的支配構造
佔據做為香港命脈、集國際金融的匯流功能於一地的中環地區,希望藉由癱瘓經濟活動之根幹以打擊中央政府的「占中」運動,之前民主派曾呼籲市民於10月1日國慶日時進佔,結果在還等不到原先所預設的活動時點即已毅然展開。此次提前舉行的舉措究竟是事前就決定好的呢?還是在學生們奮起下突發性地發生的呢?如果是後者的話,則無法否定這場活動會隨著示威群眾的不滿獲得宣洩後即劃下句點的可能性。
能夠繼續生金蛋的雞
雖然學生們一直要求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領導者,梁振英行政長官(以下簡稱長官)直接對話,但是握有香港問題最後決定權的則是北京的共產黨中央政府。也正因為如此,即便在美國政府、台灣的馬英九總統對此次運動表示強烈支持的背景下,最後終於實現長官與群眾代表的對談,如學生們所追求的「民主化」方向應該也不會被提出。這正是在一國兩制下,作為特別行政區的香港所被賦予「高度自治」的實際狀態。
在下次長官選舉實施的2017年,也正好來到習近平政權最初5年的尾聲。是時,習近平若從現下北京所正在展開的權力鬥爭中勝出、鞏固了堅若磐石的權力基礎的話,則無法否定會把身為秘密共產黨員的傳聞不絕於耳、極為不受歡迎的梁振英長官捨棄,以接受香港居民意見的態勢選定新長官的可能性。幾乎完全可以想像習近平會仿照前政權胡錦濤的模式,在上次2012年選舉中強行介入選舉而將梁振英長官送上台的前例。
試著回顧歷代行政長官的人事安排就可以知道,由江澤民強力推出的初任長官董建華在第二任任期的一半,就在被繼江澤民後掌握大權的胡錦濤究責下辭官。當時背景是不受歡迎的董建華被香港住民批評、揶揄為「無能」、「傀儡」,其人氣之低迷自不待言。
事實上,梁振英長官不僅是前政權胡景濤所遺留的一項人事安排,而且還比董建華更不受歡迎。如果習近平政權將香港能順利經營作為第一考量的話,不受歡迎的長官應該被放棄。因為北京期待香港能一直做一隻「會一直生金蛋的雞」。
「官商勾結」的景象
探討自1997年回歸中國以來的17年,北京在香港經營的重點,就如長官人事安排可見一般,雖然在政治面上屢加干涉,但另一方面,(1)透過「自由行」政策,自中國送入大量的觀光客,致力於促進作為香港經濟支柱的觀光產業,(2)透過CEPA(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等協定,強化對香港經濟的助益。如此政治不自由、經濟自由,正是回歸前鄧小平曾對國內外公開表示「維持香港繁榮」的真正內涵。
「繁榮」香港除了可以為中國經濟帶來巨大的貢獻外,另一方面,也為香港帶來了「不動產本位制下野蠻且慾望無窮的市場經濟」。
不一定能說是十分富裕的大部分香港居民,正處於一小撮由於家族經營而形成不動產特權階層的強烈影響力之下。特權家族所握有的政治權力與政府保持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另一方面,大部分香港居民的生活則被特權家族所持有的企業集團經營傘下一網打盡。那是因為地主家族的旗下關連企業深入了一般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各個角落。如果能夠握有土地的話,不僅能得大莫大的財富,隨之進而連香港居民的生活皆能為其所掌控。
香港的土地基本上是屬於公有,並由政府進行土地使用權的拍賣。雖然形式上誰都有入場喊價的機會,但為了得標則不能不備妥龐大的資金。因此,實際上有能力標下使用權的家族(=業者)僅限於李嘉誠(旗下企業集團名為長江實業集團、和記黃埔集團,下同)、郭家兄弟(新基鴻地產集團)、李兆基(恒基兆業地產集團)、鄭裕彤(新世界發展集團)、吳光正(會德豐集團、九龍倉集團)、猶太裔嘉道理家族(中電控股集團、大酒店集團)的6大家族,並加上其周邊20個新舊家族左右,總計不滿30個資產家族而已。這一小撮家族的人們拿下政府拍賣的「地產」,藉其掌握香港的「霸權」,成為結構性的「地產霸權」。那「官商勾結」的景象簡直可以說是猶如19世紀末至20世紀前半,官僚與商人聯手大賺鈔票、成為帶給中國腐敗、貧窮與衰弱的重大原因也不為過。
「強權貪權不知足」
如果要形容那樣巨大企業集團之行徑的話,可以說是「強權貪權不知足」。他們將透過不動產開發所到手的龐大資金毫不猶豫地投入金融、物流、港灣、海運、運輸、製造、衛星、通信、航空、IT、觀光、媒體、農業、電力、瓦斯、公車、地下鐵、路面電車、渡輪等,這些他們認為會賺錢的產業。財富生財富,而財富又吸引權力。
可以說透過掌握排除競爭的各種商業命脈,有效地操作著香港全體市民所必須的商品、服務的價格與市場。恐怕在現在的香港,從起床到上床睡覺,甚至是在睡覺中都無法脫離那些大企業集團所提供的服務。
的確,在英國殖民地時期也可以看到「官商勾結」的景象,但那樣的景象無限地擴大則是要到香港回歸被具體的放入政治日程表的1980年代後半開始。雖然部分香港人也認為,今天會如此的原因應該歸究於關於香港回歸的中英協議有所缺陷,但在不到30個家族與北京的「關係」所產生出如浪濤般的資金力量前,學生們盼望「民主化」的聲音果然還是顯得空虛無力。
以作為香港的左派代表性運動者而著名的區龍宇在其最近的著作《崛起的中國 其強韌性與脆弱性》(つげ書房新社,2014。書名為譯者暫譯)中寫到「就算達成獨立,那不過是讓同一民族的菁英取得壓榨貧苦同胞的優先權罷了。壓迫與搾取的制度依然是不會改變而持續著。」雖然充滿著左派特有的用語,但是即使達成了現在靜坐於道路上的學生們所盼望的「民主化」,作為香港經濟根本的「地產霸權」結構仍舊是不會出現戲劇性的變化。
開創新的局面嗎?
1967年5月,適逢中國發生文化大革命,受其刺激的香港左派以英國殖民地政府官廳為對象,為追求「民主化」而展開街頭運動,是為香港暴動。因殖民地當局以強硬堅決的態度面對,故至同一年底止,混亂逐漸平息。雖然同樣是追求「民主化」,1967年的民主化是欲求沿循北京意圖的產物,47年後,2014年的民主化則成為了要反抗北京的東西。雖然再怎麼說,關於香港的國際局勢已截然不同,但還是要考慮到「民主化」所具有複雜內涵。
在世界各地發生的「民主化」行動,有時不只是結束於毫無內涵的騷動這麼簡單,也會誘起僅能以「民主化的自相矛盾」來表現的歪曲獨裁體制。
這次的香港「民主化」的終點落於何處現在還未能定論。但是,當現在靜坐於道路的學生們能談到香港經濟的「地產霸權」之時,恐怕香港的「民主化」將會開創新的局面吧。我希望能繼續關注他們今後的主張。
作者:
樋泉克夫
愛知大學教授。生於1947年,歷經香港中文大學新亞研究所、中央大學大學院博士課程,曾以外務省專門調查員身分,在駐泰國日本大使館服務(1983~1985、1988~1992)。1998年起擔任愛知縣立大學教授,自2011年起任於現職。著有《「死体」が語る中国文化》(新潮選書,譯者直譯為《「屍體」道出的中國文化》)以外,尚有許多關於華僑‧華人理論、京劇史等著書、論文。
資料來源:http://www.huffingtonpost.jp/foresight/hong-kong_b_5924498.html
圖片來源:http://mainichi.jp/select/news/20141003k0000e030195000c.html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