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11日 星期一

梅克爾「責任是永遠的」、安倍晉三「我不回答」:截然不同的歷史觀


1970年12月,當時的西德總理勃蘭特(Willy Brandt)於波蘭華沙的猶太人記念碑前跪下,並向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犧牲者們鄭重的謝罪道歉。2001年8月,當時的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於二次大戰戰敗記念日兩天前,至安放十四位戰犯牌位的東京靖國神社舉行正式的參拜儀式。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兩大軸心國,德國與日本,竟然出現如此劇烈的對比場面。因發世界大戰並造成超過五千萬名犧牲者的兩國,即便是同樣開啟這場災禍,然而事後的對應態度與立場卻是完全不同。相較於1945年敗戰後德國歷任領導者以持續公開謝罪道歉的方式,試圖挽回並累積歐洲世界中對於德國的信賴感,日本則是基於否定或是遮掩戰爭犯罪這樣消極的歷史觀,最後導致與周邊各國的對立局面。

1月26日這一天,德國與日本的領導者又再度被拿來對照。德國現任的梅克爾總理,其歷史觀與前幾任的德國領導者並無不同。梅克爾總理在自己的首頁上表明,「對於納粹的各種犯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犧牲者們以及大屠殺,我們背負永遠的責任」。1月27日正好是1945年蘇聯軍解放以虐殺猶太人惡名昭彰的奧茲維茲集中營的日子,而1月30日則是1933年希特勒被任命為首相,納粹初掌政權的歷史時刻。

這一次的公開謝罪道歉,並非梅克爾總理的第一次。2006年造訪以色列時,就已經正式參拜猶太人犧牲者。2009年於波蘭舉辦的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七十周年紀念儀式中,梅克爾成為繼勃蘭特之後第二位跪地向歐洲人民致歉的德國領導者。

然而就在1月26日當天,日本卻上演了截然不同的場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接受每日新聞的專訪時,被問及針對過去公開承認強拉慰安婦歷史事實的官方談話,政府現在意圖予以修正的動向時,安倍晉三竟然表示:「我不回答,這個交由官房長官(菅義偉)來回答。」明顯的,安倍晉三完全想要迴避這個重要問題。在接下來的專訪中,安倍晉三則表示考慮要修改憲法,承認集體自衛權的行使權限。雖然與梅克爾總理的發言形成強烈的對比,但是從承繼前任領導者立場的角度來看,卻是有其相似之處。

安倍首相的極右傾向發言,其實也是其來有自。在成為本次首相之前的去年10月,安倍晉三就公開談到,「(2006年到2007年任期)首相在位期間無法到靖國神社參拜,真的是痛恨至極。」在被選為首相之後,對於1995年因殖民地占領與侵略而公開謝罪的村山談話,1993年承認日軍強拉慰安婦歷史事實的河野談話,以及1982年承諾要考量鄰近各國感受而編撰教科書內容的宮澤談話,安倍晉三自身也表明這些所謂「歷史反省的三大談話」全部都應該修正的立場及態度。

面對日本急速的右傾,美國等周邊國家也都表示擔憂。華盛頓郵報於1月26日當天也藉由同步刊登東北亞研究專家,達特茅斯大學林德教授的投書,批評「對於河野談話的修正檢討,雖然會引起世界的撻伐聲浪,但是最終自食惡果的毋寧是日本的保守陣營」。林德教授說到「日本保守陣營積極的否定二次大戰的戰爭罪行,但這只會產生讓他們過去的惡行更加浮上檯面的反效果」。

新聞來源:
http://japanese.joins.com/article/460/167460.html?servcode=A00&sectcode=A00
http://japanese.joins.com/article/461/167461.html?servcode=A00&sectcode=A00

照片來源:
http://japanese.joins.com/photo/657/1/92657.html?servcode=A00&sectcode=A0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