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6日 星期五

開花結果的循環農場



現今日本全國的農業正為後繼者不足而困擾。其中一個很大的理由就是-未來看不見希望。每天拼命努力培育著作物,卻無法得到相對的收入與安定生活。對此現狀感到憂心不已的依田啓示先生,選擇採取循環型農業,使用順應沖繩氣候和土地的農作物和農法,不被既存觀念所束縛,提升農產品品質的同時也降低了成本。

1. 從新發想中誕生的鹽鳳梨:

原本並非農家出身的依田,因無法像一般繼承家業的農夫一樣能從上一代接受技術指導,從而改以新視角研究農業。在不斷的實驗失敗後,其中一個成功的例子就是「鹽鳳梨」。

因為在沒有使用除草劑的田裡培育,茂密的雜草叢裡長著鳳梨。依田初期也有一段時間無法分辨荒地跟農田。還有前輩們看到雜草叢生的田而傻眼,以為依田沒好好耕作。

但是,用豬糞及雜草堆肥所孕育的鳳梨,雖混生在雜草叢中卻不被雜草所擊敗,茁壯地生長成甜美的果實。依田注意到因颱風被潑到海水的鳳梨甜度特別高,從而不斷嘗試如何用海水灌溉鳳梨,終於成功培育出前所未見的香甜鳳梨,在東京、各大百貨公司都成為超人氣商品。

2. 與沖繩契合的農法︰

「這裡是番茄田」

溫室裡有著一排排的盆栽。

這種進口的不織布盆栽與吸水系統原本是在以色列的農地所使用。以色列當地水源並不充沛,蔬果的消費與生產量卻都很高。也就是說,有著高效率的栽培技術。

覺得有趣就想試試看是依田的習慣。好土→好作物、農業殘渣(好飼料)→好品質的家畜(肉)→好堆肥、有機肥→好土… …人類也存在這一整個循環之中。依田為此不停摸索著至今未曾出現、契合沖繩土地的高效率農業。

3. 用捨棄的東西培育作物:

在圍籬中自由活動的黑毛豬們,是依田所養的アグー(沖繩原生豬)。一般養豬人家常會禁止訪客參觀豬舍,依田卻很親切地請大家參觀。

徹底殺菌的環境裡,因為好菌壞菌都被殺光的關係,會害怕遭受外界細菌的汙染。但是這裡的豬隻們不是在殺菌而是在制菌。增加易菌而減少壞菌生存空間,普通自然界裡存在的細菌就算被帶進來也沒有這麼容易生病。

豬飼料是被烏鴉、山豬咬過,或是有蟲而無法販售的蔬果,混以米糠跟麥麩,再用微生物發酵而製成。因為農地不使用除草劑而長了很多雜草,也成為豬隻們的食物。

這些雖是平常被當成垃圾的東西,但其實來源都很安全。吃下這些東西,豬隻們都很健康地茁壯。其實並非一開始就朝循環農業的目標前進,因為利用廢棄物最能降低成本,進而成為「蔬菜、水果、家畜」這樣的複合型農業。

4. 循環是餐桌上美味餐點的延續

如此努力的依田,有時會被周遭無法理解的人稱為怪人。

「唉呀~會被當作怪人對不對?」依田笑著說。

雖然與現行的多數作法不大一樣,依田所投入的循環型農業也開始開花結果。希望依田的作法能散佈出去,以依田的妻子英惠女士為中心成立了民宿咖啡廳カナンスローファームカフェ&エコステイ(CANAAN SLOW FARM café&eco-stay)。可品嘗以依田所培育,安心安全的蔬菜、水果、牛肉、豬肉所製成的各式佳餚。消費,同時也是循環農業的過程。

5. 不想停止在自己手上的循環輪作

「現今不論是農產品的消費者或是吃下農產品的人們,大多看不到生產現場的狀況。但是這裡可以很近地看到、感受到,某個人以某種方式種著菜、養著牲畜。在這裡,與農業無關者可以看見農家的努力,更希望大家能成為農人們的支持者。」

原本是藥劑師的英惠,是第一次在咖啡廳工作。但是不想讓循環農業結束在農家的依田,一句:「我想開咖啡廳!來開吧!」知道阻止他也沒用的英惠,雖不習慣但也對咖啡餐點等擺盤工作自得其樂。

「我老公是個颱風眼。周遭是強風豪雨,颱風眼卻一直是藍天白雲。但是他想將新世界呈現給大家看,這點非常有趣。接下來要作什麼想必都會很辛苦,但我也相當樂在其中。」英惠笑著說。

颱風眼依田的周圍,聚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而富有魅力的夥伴。

在農田及咖啡廳裡工作的員工也有著各種豐富經歷。退休教職員、織品設計師、陶藝家、保母、沖繩山原地區的自然解說員等。目標是創造大家的休閒農場,希望成為來訪客人們的治癒場所。


資料來源:
http://iine-japan.f-navigation.jp/socialaward/pickup/pickup_article07.htm


CANAAN FARM:
http://www.canaan-farm.com/home.html
CANAAN SLOW FARM café&eco-stay:
http://slow-farm.jpn.org/

2013年7月24日 星期三

網路選舉活動解禁!


今年4月日本參議院通過「公職選舉法」修正案,一舉刪除了關於網路選舉活動的諸多限制。而修正後的首次選舉,則是在7月21日舉行投票的參議院改選。

 去年12月眾議院改選結果,自民黨擊敗先前執政的民主黨風光奪回政權後,由新任首相安倍晉三打出「安倍經濟學(abenomics)」口號,提出「三枝箭」的改革方案,然而施行迄今各界褒貶不一。由於目前參議院仍是由在野黨占多數席次,朝小野大的結果造成執政黨所提出的許多改革方案面臨杯葛而停擺甚或無疾而終。因此,這次的參議院選舉亦被視為安倍政權能否達成完全執政的最後一哩,此次「公職選舉法」也是在安倍首相的主導下通過修正。

 然而,姑且不論本次選舉係由執政黨抑或在野黨取勝,若是從另一種面向觀察此次選舉,與去年美國總統大選時社群網站的海量資料(big data)被大量運用在選戰上相比,向來因為禁止網路選舉活動而不擅長利用網際網路行銷自己的日本政治人物,會如何運用日本領先世界的網路環境,向網民初試啼聲?著實値得吾人注目。

「公職選舉法」修正 參與選舉活動更方便 

 第23回參議院選舉的候選人競選活動期間是從7月4日開始的,同時網路選舉活動也正式開跑。不論是政黨或是候選人,都可以自由地透過網路在社群網站上直接貼近選民並且宣傳一己理念;而握有神聖一票的選民,也可以隨時隨地透過網路追蹤自己所屬選區候選人們的一舉一動。在以前尚未解禁網路選舉活動的年代,為了讓屬意的候選人當選而參與選舉活動的門檻是相當高的,相較之下,修法後不論是達官貴人或升斗小民,都可以即時地透過網際網路迅速的與候選人進行互動,參與選舉活動的門檻著實降低不少。以往需要佇足聆聽候選人的街頭演說才能稍微了解其主張與理念,現在只需要點點滑鼠搜尋特定的候選人,從其架設的官方網站或是各大社群網站上所設的粉絲團,就可以知悉候選人的學經歷、政見、演說以及競選活動動態等資訊,並且也可能透過網站即時地就其政見提出質疑與批判。這在解禁前實在難以想像-以往連透過網路進行宣傳都不可行,更不用說即時更新競選活動的動態、或是針對特定候選人的主張進行互動交流了。

 我們不妨設想一位選民欲透過網路宣揚其支持某候選人的場景,此時有什麼行為是該位選民可以作、而有什麼行為卻是違反法律規定的呢?下面試著整理羅列各種可能的態樣。

一、「請支持╳號○○○,投下您神聖的一票!」
1.該選民以自己名義寫電子郵件給他的親朋好友,信中包含上述字句?

2.該選民以自己名義透過FB的「訊息」功能或是其他即時通訊軟體直接傳遞上述字句給朋友?

3.用LINE傳了包含上述字句的熊太圖文訊息給朋友?

 依照修正後的「公職選舉法」,只有政黨及候選人可以利用電子郵件進行選舉活動,支持者則不得利用電子郵件為之。然而,由於日本法對於「電子郵件」有著較為狹獈的嚴格定義,所以諸如FB的訊息或是LINE等通訊軟體並不該當於「電子郵件」,因而一般的支持者反而得以利用這些較電子郵件更為便捷直接的手段進行網路選舉活動。因此只有1是被現行法所禁止的。

二、逆向操作的情形:

1. 該選民在網路上向公眾呼籲「珍惜您神聖寶貴的一票,切勿投給X、Y與Z!」

2.在同一選區只有二位候選人A與B的情況下,該選民透過電子郵件向親朋好友宣揚:「珍惜您神聖寶貴的一票,切勿投給B!」

 1的情況原則上是沒有任何問題的;然而在2的情況中,在該選區只有二名候選人的前提下,選民進行「讓B落選」的選舉活動,於法律上有可能被解釋為替A進行網路選舉活動,並且由於該行為係透過電子郵件為之,因此有可能被認定違反了修正後的「公職選舉法」。

三、涉及選舉活動錄影的情形:

1.用智慧型手機將候選人的公開演說錄影並上傳到YOUTUBE(以未侵害該候選人的肖像權、名譽權為前提)?

2.將上述的YOUTUBE連結用電子郵件寄給朋友「有空的話不妨看看○○○的演講,超感人的!」連結?

3. 在FB、G+或是推特上分享該YOUTUBE連結?或是用Instagram錄影後分享到FB上?

4.用LINE傳送該連結給朋友?

 依照前述的論理,只有2是違反「公職選舉法」的,其他行為則是不受限制。

昨是今非-檢驗候選人發言是否「白賊」

 藉由這次的解禁,選民能夠更加簡便地檢驗候選人與其所屬政黨的政見以及發言是否存在衝突或者言行不一的矛盾,參與選舉活動也更方便了。除此之外,這次的解禁也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好處-讓候選人的真心話透過網路攤在陽光下。

 6月25日,在參議院舉行的「網路選舉活動公開討論會」上,參與會議的參眾兩院議員們有著如下的發言:

 「以往的選舉活動,有許多候選人在街頭演說的時候總是隨便說說。即便說錯了、說反了,也只是輕易地收回先前說過的話,絲毫不在意。但是,從今以後就不同了,候選人的發言,選民會透過網路加以嚴格檢驗的。對於特定的政策候選人前天說一套今天又說另一套的情況,會立刻被上傳到網路上,讓候選人無所遁形的。候選人前後言行不一的話,選民立刻就會知道。」(眾議院議員.福田峰之)

「透過網路影像,選民更容易判斷候選人說話時的真意,也更能辨別是否有著前後言行不一的情形。如此一來,往後的選舉將會成為『讓爛人確實落選』的選舉。」(眾議院議員.平将明)

 透過持續追蹤候選人的一舉一動,選民能夠判斷該名候選人的主張是否前後一貫,有否見人説人話、見鬼説鬼話的情況發生。另一方面,對於候選人而言,舉手投足之間所有的發言都可能被當成前後矛盾的證據,而被上傳到影像分享網站上供選民加以嚴格檢視。相較於過往,可說是更加難以施展拳腳,而須時時刻刻謹言慎行了。

選民遵法意識不足.法律糾紛隨之而起?

 對於選民而言,雖然「公職選舉法」解禁使其能更為方便地參與選舉活動,然而伴隨而來的則是必須守法的義務,以及違法時可能因而受罰的責任。

 這次的修法同時亦明文規定了違反法律時的罰則。例如在前述的例子中,非由政黨或是候選人自身為之,而是由其支持者透過電子郵件進行選舉活動的情況,得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50萬日幣以下的罰金(第二百四十三条第一項第三号の二)。又若是選民逕自以候選人名義或用其他假名散布不實資訊進行選舉活動者,得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30萬日幣以下的罰金(第二百三十五条の五)。

 除此之外,由於選民會透過網路與候選人以及其他選民互動交流,因此可預期未來誹謗或是公然侮辱的行為以及相繼而生的民刑事訴訟將會叢生不止。

 雖然網路選舉活動解禁大幅拉近了選民與政治及選舉活動間的距離,但同時伴生的法律風險,也是未來選民在從事網路選舉活動時必須注意的課題之一。


資料來源
http://www.soumu.go.jp/senkyo/senkyo_s/naruhodo/naruhodo10.html
http://diamond.jp/articles/-/38335
http://www.asahi.com/shimen/articles/TKY201307180604.html

2013年7月21日 星期日

搶救鯨魚大作戰


國際法庭開始了日本調查補鯨事件訴訟
日本在南極海所進行的調查補鯨,有可能已構成國際法上所不允許的商業補鯨,由澳洲在國際法庭提起訴訟。6月26日開始初次言詞辯論,澳洲主張日本應即刻停止調查補鯨。

擔任日本方代表的外交事務審議官鶴岡公二先生表示:「研究毫無疑問是在考量鯨魚存續下所進行的。」、「日本並非假借調查補鯨的名義而實為商業捕鯨的行為。進行調查補鯨的理由是希望找出具有發展可能性的商業補鯨形式。」

澳洲方代表Bill Campbell律師則回應:「針對日本可能提出的反對主張我們都已備好對策。日本的調查補鯨絕對是商業補鯨。我們的主張百分之一百是正確的。」

該起訴訟是三年前由澳洲在荷蘭海牙的國際法庭所提起,其主張日本的調查補鯨捕獲過多鯨魚,且將鯨肉販售於市面,實際上已觸犯國際法上所禁止的商業補鯨行為。本訴訟至今為此都還停留在書面審理階段,6月26號在法庭上開始由兩國代表進行言詞辯論。第一回的言詞辯論,澳洲主張日本的調查補鯨實為商業補鯨應立即停止。而針對此點日本則打算提出調查鯨魚生態的科學研究成果以證明其調查補鯨行為的正當性。本案件由包含日本籍小和田恒在內的16位法官審理。7月2號至17號則由日本方提出反論。預計在今年年底宣告判決結果,該結果將會對未來日本的調查補鯨產生巨大影響。

日本主張:
日本遵從國際補鯨取締條約,從1988年起就停止獵補大型鯨魚。另一方面,該條約允許以科學研究為目的的補鯨行為。
日本將說明其調查補鯨並未違反該條約,而是分析實際捕獲鯨魚的胃裡被吃掉的魚的數量與鯨魚的數量是否維持均衡,進而調查生態平衡有無崩壞。
此外,條約也允許販賣調查補鯨所捕獲的鯨肉。
如此,日本並未符合被指責的商業補鯨行為,完完全全僅為合法的調查補鯨。

澳洲主張:
日本的調查補鯨實質上為商業補鯨。
本案為澳洲於2010年5月在國際法庭提起中止日本在南極海調查補鯨行為之訴訟。
訴訟中聲明日本僅在表面上接受暫時停止商業補鯨,私底下仍以調查之名掩人耳目以持續補鯨。日本所為的調查補鯨其實就是國際法所禁止的商業補鯨。
而此問題因無法在IWC(國際補鯨委員會)獲得解決,只好提起訴訟。
關於日本的調查補鯨,澳洲方還指出日本的調查補鯨船跟當時的商業補鯨船一模一樣,且被捕獲的鯨肉也在市面流通販賣。如果只是想研究並不需要獵補鯨魚,讓牠們自由存活同樣也可達到研究目的。


註1:調查鯨魚有兩種方法:「殺死鯨魚後再作研究」與「在其存活狀態下進行研究」。比如說,可以不殺鯨魚而利用掃描來檢視鯨魚胃裡的物質。但若要得知鯨魚的年齡、性成熟度、懷孕率、鯨油厚度、重量、食物等,就無法避免殺鯨魚的手段。
http://www.hamamoto.law.kyoto-u.ac.jp/kogi/2013/2013KUINEP/2-5whaling.pdf

註2:日本國內18個NGO團體曾發表共同聲明,請求日本停止調查補鯨。
http://www.greenpeace.org/japan/ja/news/press/2012/pr201212071/


參考資料:
http://www3.nhk.or.jp/news/html/20130626/k10015606931000.html
http://www3.nhk.or.jp/news/html/20130703/k10015759401000.html
圖片來源: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lookinside.php?item=D020030259


更多中文資料-綠色和平台灣網站:
http://www.greenpeace.org/taiwan/zh/

2013年7月19日 星期五

清涼一夏 金魚藝術


在酷熱難耐的夏日裡,自13日起在東京・日本橋以「涼爽」為主題舉辦了展覽會,展出各式「以游動在水槽中的金魚」為主軸的特別作品。作為在日本橋舉辦的清涼一夏系列活動中的其中一環,截至展覽前日才開放報導細節。

因為在缺乏電力及冷氣空調的江戶時代裡,平民藉著觀賞金魚游動的姿態,來享受涼爽感,會場中就展示了各種以金魚為媒材的作品。

例如名稱取為「萬花筒」的作品,便是在水槽裡置入了特殊鏡片,讓觀眾感受金魚游動的姿態如萬花筒一般反射變化的樂趣。亦有將京友禪所製的白色和服放在水槽中,讓游動的金魚成為和服花紋這類立意新鮮的有趣作品。

穿著浴衣受訪的女性客人說「看了這些展覽作品就忘了外頭的暑熱,覺得涼爽了起來。」
展示會従7月13日至9月23日止,在東京日本橋的COREDO室町商場開放售票參觀。

2013年7月17日 星期三

令人錯愕!東京電力公司主管祈求酷暑到來能重啟核電,致信經濟產業省官員。


4家電力公司於7月8日申請重新啟用核能發電廠。本雜誌得知,在此之前經濟產業省官員寄了一封電子郵件給東京電力公司的主管,詢問「在柏崎當地果然出現了反對的聲浪。你們事前的安撫工作進行得怎麼樣?」本雜誌取得的10封電子郵件赤裸裸地記下了安倍政權的「重啟核電廠」劇本。對此,記者今西憲之與本雜誌採訪小組進行了採訪工作。

發出電子郵件的經產省官員所在意之處,是關於東京電力公司想要重新啟動新潟‧柏崎刈羽核電廠的6、7號機的問題。因為東京電力公司是福島核災事件的直接責任者,由東電重啟核電廠的困難度相當高。所以經產省官員在6月寄給東電主管的電子郵件中表達了擔憂之意。

「反對、害怕的是貴公司重啟KK(柏崎刈羽核電廠)對吧?如果反對聲浪一直高漲,當地居民恐怕也會變得只能說不,過去所做的準備工作也會化為烏有。到時該如何是好呢?我想應該有方法能巧妙地避免這種狀況。」

之後,經產省官員的擔憂果然成真了。

東電於7月2日表明了申請重啟柏崎刈羽核電廠的意願,對此,新潟縣的泉田裕彥知事表示強烈反對。

「在完全沒有跟當地居民溝通的情況下,就冒然提出申請。以這樣的態度,是無法與電廠所在地的居民建立起信賴關係的。」

隔天的各大報紙與電視台,都以頭條大幅刊載泉田知事的發言,而看到新聞的東電主管在電子郵件中抱怨:

「不管哪個報紙,頭條全都是新潟縣知事的發言,看了真煩。」

而且郵件中透漏了東電主管對於當地人的反應,抱持著這樣的想法:

「離開時與當地的人談話,大家都說『東電公司如果不早點重啟核電廠的話,我們會很頭痛唷』。然而一旦申請重啟,就遭到了反對,說是需要當地人的同意。真的好想說:你們這些人到底要怎麼樣。而國會議員們大概都作著(跟核電有關的)生意,議員們雖然也說重啟核電廠吧,但一到議會,又無法通過了。」

另一方面,經產省官僚則冷靜地分析事態,預測之後會如此發展:

「在柏崎當地果然出現了反對的聲浪。(略)輿論之後會走向要取得當地人的同意吧。如此一來,重啟核電廠是永遠不可能的,這件事本身就很清楚了。出身自我們部門的新潟縣知事(泉田是經產省官員出身),因為距離下次選舉還有一段時間,也一定抱持著冷淡的態度。大概只能持續注意其他業者的動向,來考慮是否申請吧。」

這樣的預測逐漸應驗了。

泉田知事於7月5號,對前來說明的東電社長廣瀨直己再次表明拒絕重啟核電廠,並將其申請延期。

本雜誌所取得的10封電子郵件,都是從今年5月至7月間,以東電為首的多家電力公司主管與經產省官員間的「情報交換」,而每一封都赤裸裸地記下了核能利益團體露骨的心聲。

「製造出今年夏天特別炎熱的輿論如何?在1F(福島第一能能發電廠)的事故下已經經歷過2次夏天了。結果,沒有核能發電,電力也足以負荷,電力供輸沒問題的,國民間已經廣泛地形成了這樣的意識。光是電力不足這樣的理由,是不足以改變國民意識的。/(引用其它的郵件)如果連續3天氣溫達40度的話,希望重啟核電廠的聲浪應該也會提高/只能聽天由命、什麼都不作是最難受的。但已經無法像以前那樣單用金錢就能操縱輿論,時代也變了呀......」(經產省官員)

這是5月左右經產省官員與東電核電部門主管間來往的電子郵件的一部分,其中還有如下的生動記載。

「今年如果是氣溫達到40度左右的盛夏,國會和輿論也會允許重啟核電廠吧,不由得這樣期待著,每天早上都會看一下天氣預報。也有上司一邊喝著啤酒,一邊笑我在報紙的天氣圖前合掌祈求『氣溫上升、上升吧』。雖然很丟臉,但如今只能一直祈求酷暑到來。不是股價,而是希望氣溫上升、上升呀!」(東電主管)

從雙方對於事故毫不反省,只熱衷於「酷暑」話題的情況,也可以看出關於反對重啟核電廠的輿論走向,經產省與電力公司所抱持著的焦躁。

核能規範委員會在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後,所制定的核能發電新規則基準在7月8日施行。據說全國4家電力公司接受新規則基準,申請重啟6座核能發電廠與12座基地。從這些電子郵件中,可以看出在申請前,雙方交換重要情報的過程。


新聞來源:
http://dot.asahi.com/wa/2013071000002.html
圖片來源:
https://www.google.co.jp/search?q=東京電力&source=lnms&tbm=isch&sa=X&ei=DmXmUbXjMK60iQfozoGABA&ved=0CAkQ_AUoAQ&biw=1440&bih=775#facrc=_&imgdii=_&imgrc=76bXYkiHW1oqGM%3A%3BfGKL0W5UJOC8BM%3Bhttp%253A%252F%252Fblog-imgs-42.fc2.com%252Ft%252Fo%252Fm%252Ftomotaroukun%252F20110328175211ab8.jpg%3Bhttp%253A%252F%252Ftomotaroukun.blog116.fc2.com%252Fblog-entry-743.html%3B1152%3B598

2013年7月12日 星期五

NHK報導 日本青年遊民呈現增加的趨勢


透過NHK的採訪,日本國內負責遊民輔導安置機構的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度向該類機構求助案件數中,30歲以下所佔比例首次超過總額30%。

專家批評,相較於老年人,青年遊民增加的原因在於其欠缺足夠的社會關注與輔導政策。

隨著平成14年(西元2002年)遊民自立支援法的施行,在東京、大阪、名古屋等十個都市設立了遊民自立支援中心。NHK的採訪報導中,去年度向該中心求助的遊民總數有4,354人,其中30歲以下的人數較前年度增加53人,計有1,421人,約佔了總人數的33%。

在遊民自立支援法施行的同年度統計裡,30歲以下的人數佔了13%,而後每年持續不斷地增加,去年度的統計數據則首次超過30%。

根據遊民自立支援中心等相關單位的說法,在路邊以及公園等處露宿高齡遊民受到安置輔導的人數減少的同時,青年遊民輾轉流落於路邊、網咖、24小時營業的餐廳等處,並無法確切掌握實際數據,因此相對之下有明顯增加的趨勢。

研究年青世代的貧困問題的放送大學教授宮本みち子批評,第一次有實際統計數字可以證實青年遊民增加的情況。青年遊民較難從外表裝扮分辨出來,會向相關機構請求協助的也僅是少數。若放任這個情況持續惡化,將造成長期貧困的社會問題,政府必須要盡快提出解決方案。


新聞來源
http://www3.nhk.or.jp/news/html/20130628/k10015665741000.html
圖片來源
http://www.kki.ne.jp/akaruku-tsb/topics/090104-HakenmuraSyuukai.html

2013年7月9日 星期二

男性也不勝其擾的逆向性騷擾


性騷擾(sexual harassment)這個名詞自1990年代廣泛流傳,迄今性騷擾防範對策已成為企業以及他的管理階層必須考量的重要事項了。但是,因為人們對於過往的事件與判決先例中的性騷擾有「男性對女性」的強烈印象,因此往往對於同時存在男性性騷擾受害者一事認識不足。隨著今後勞動女性的增加,「逆向性騷擾」的狀況也有隨之增加的可能性。

■許多來自20歲世代的諮詢

「午休和晚上的時候真的很痛苦啊。」在埼玉縣縣內家居館(home center)工作的男性A先生(27歲)便極力迴避女性工作者,雖然是臉上隨時都掛著微笑的職場,休息時間就會聽見女性同事討論夫妻關係與生理上的話題。他特別無法應付的40歲世代的女性,她們總是會說類似「休假時和女朋友都在做什麼呀」「你是草食系的嗎」「這個髮型好可愛啊」,然後有肢體接觸的動作,藉此攏絡感情。公司裡雖然有對應窗口,「即便去諮商也是一笑了之的回應」。向上司婉轉地陳述狀況的話,上司也只是笑著安慰說「打點好女性同事也是你的工作」,對於「雖然女性同事似乎都沒有惡意,但是如果狀況反過來的話,這絕對是性騷擾沒錯」的想法,則是一副無法理解的樣子。

由於97年男女雇用機會平等法的修正,企業被要求在僱用與管理方面要留意對女性的歧視問題,而自2007年開始,男性也成為這部法律中性騷擾被害者的對象。在厚生勞動省接受來自各都道府縣有性騷擾煩惱的人的諮詢服務統計中,以平成12年度而言,有5838件女性勞動者、與549件的男性性騷擾案件(同性間的性騷擾也包含在內)。除了發現以男性管理職為中心的性騷擾問題與升遷有密切關係之外,來自女性的諮詢有減少的傾向。另一方面,雖然男性性騷擾的數量不多,但也數字幾乎沒有改變。

「前來諮詢的男性以20歲世代最多,集中在年輕族群。相對而言,女性則分布廣泛,10~60歲世代皆有」厚生勞動省的平等業務指導室室長補佐四方智美這樣地分析。雖然持續對民眾推廣性騷擾與性別無關的概念,仍有許多企業無法擺脫「性騷擾的被害者是女性」這樣的想法。四方智美指出,因為所受教育的關係,年輕族群具有較高的男女平等意識,但是對於中高年族群「對方是男性同事的話沒關係」這樣的想法,則有必要加以改變。

東京都內於IT企業工作的男性B先生(36歲)是公司內二十人團體的領導,對於佔了職場半數的女性所穿著的服裝十分苦惱。隨著夏天腳步的接近,無袖的連身洋裝、長度較短的裙子等等露出身體較多的服裝也逐漸增加,甚至也出現穿露肩的貼身背心來上班、覺得「因為是夏季輕裝(cool business)所以沒關係吧」的女性。對B先生而言,這不是「業務(business)」,而是逆向的性騷擾了。然而即便是有這種想法,「如果請大家注意服裝儀容,可能會被說是性騷擾」。但是保持沉默的話,「哪天團體內出現性騷擾的事情,身為管理階層不可能不被追究監督責任」類似這樣的煩惱源源不絕。

「除了有制服的公司,對於女性並沒有明確的服裝儀容規定。在女性裝扮、舒適度、與他人感受的平衡中選擇服裝」,在丸井的需求商品開發部門擔任女性物品的CL千原郁正這樣分析。舉例來說,在數度加入女性客人參與開發企劃會議之後,去年秋天開始販售並廣獲好評的「外觀美剪裁舒適」系列商品便符合此一目標。諸如「下半身的衣服太透明」、「彎下腰時衣襟胸口打開」等在意周圍眼光的顧客意見不斷出現,於05年導入可稱為夏季輕裝(cool business)代表的無領帶男性服裝,千原郁正表示,其後由於「女性也開始思考穿著稍微輕鬆一點的服裝也沒關係吧」,職場和個人雙方仍在持續模索的狀態中。

■「很難工作」

在東京都內服裝關係企業工作的男性C先生(26歲)在去年,對同事之間對於性騷擾一事的直接看法進行整合,在職場中提案的理由是因為感覺到「本來工作與性別應該是沒有關係的。如今將性騷擾的規範定的鉅細靡遺,將很難工作」。C先生說「『正因為是男生,所以當然如何如何、正因為是女生,所以當然如何如何』這樣的想法才是滋生性騷擾的溫床。」性騷擾的被害者多為女性,更進一步的因應對策當然是必要的,不過在女性勞動狀況增加、勞動者越來越多樣化的時代裡,也產生了以往的員工訓練與工作規則無法因應的問題。在問題深化以前,必須要有營造彼此都能安心工作的環境之意識。

■區分公私

位於東京都新宿區,熟知性騷擾與職權騷擾(power harassment)的「クオレ・シー・キューブ」會社社長岡田康子說,性騷擾並非只是職場倫理、而是關乎企業整體經營的問題。類似「女性多心細,因此較難進行」等等,應對日本企業中迄今仍殘留的舊有習俗如何削弱組織與職員的工作動力一事進行了解。

消滅職場性騷擾,(自己)「不做」、「不允許」(對方)性騷擾是當然的想法,但是(自己)「不引起」性騷擾也是很重要的。若將當事人的自覺程度分為四個種類(圖), 在企業研修時,須特別留意A與B。「女性在無意識間胸口衣襟大開時毫無顧忌讓人得以看到」是屬於C,D則是常出現在辦公室戀情結束後開始出現的性騷擾問題類型。不只在員工訓練時期,作為職場的一員(註:Businessperson用以取代有特定性別意涵的Businessman一字)區別公私是有其必要的。

「騷擾」是肇因於權力位階不同、讓對方產生羞辱感的行為總稱。即便在工作規則中正面列舉遵守事項,例如「不得稱呼部下為○○ちゃん(日語對女孩的暱稱)」等,倘若上司並未將部下視為一個平等的普通人,則仍然無法根本解決此類問題。這並非知識問題,而是價值觀的問題。不論男女,不妨以反身自省為起點,思考看看自己在職場上的諸種行為,您覺得如何呢?


新聞來源:
http://www.nikkei.com/article/DGXNASFE1901Q_Z10C13A6WZ8000/
圖片來源:
http://www.htc-inc.co.jp/lp/compliance_aruaru_m.html

2013年7月6日 星期六

公共電視台NHK應停止替節目名稱冠上過多的外來語!


本月26日,一名男子(71歲)向名古屋地方法院控告公共電視台NHK濫用外來語,使得原告無法理解節目內容,飽受精神苦痛,進而向NHK電視台索求精神賠償141萬日圓。此訴訟不惜引起軒然大波拋磚引玉、訴諸社會大眾,面對公營媒體NHK的片假名使用,司法究竟會如何審理此項訴訟案件呢?

提起訴訟的岐阜県可児市民間團體「重視日語會」負責人高橋鵬二先生說道:「難道使用片假名標示就改變了字句的意義嗎?播給普羅大眾看的新聞節目有必要追求虛華的字詞嗎?」

起訴狀中指出,NHK電視台於節目上頻頻使用「リスク(risk)」及「ケア(care)」等不使用外來語也能說明的詞語,節目名稱更是出現「BSコンシェル ジュ(concierge)」「ほっとイブニング(hot evening;ほっと=放心與hot的雙關)」等詞語,濫用外來語之名稱。製作單位屏棄平易近人的語言、追求難解的外來語,如此作風已侵犯了憲法所保障之「知的權利」以及「追求幸福的權利」。起訴書中進一步指出,「NHK身為國家機關直接干預之公共媒體,收視方式的廣泛造就了深遠的影響力」。公共性質如此高的NHK電視台公然顯現輕視日語的姿態令人深感疑慮。高橋先生早已在前年年末向NHK提出公開質詢書,但未能得到回音,這才訴諸司法。

立教大學語言溝通論專家特任教授・鳥飼玖美子於平成14年至18年期間致力於國立國語研究所的「外來語換句話說計畫」,她指出「新的外來語有日漸增多的傾向。吸收各文化語言是日語的優點,我們應該保留這項優點,謹慎選取所有世代都能理解的詞句,並傳承下去。」外來語在高齡使用者較多的福利、醫療等領域之使用頻率尤其顯著。教授說道「正就因為是公共媒體,更該顧慮不擅外語及片假名的少數觀眾,我能體會這位男士的感受」

然而,NHK電視台面對此事則表示「尚未徹底理解起訴書內容,不予置評。」


新聞來源:
http://headlines.yahoo.co.jp/hl?a=20130627-00000119-san-soci
圖片來源:
http://blog.livedoor.jp/kaigainoomaera/archives/28924636.html

2013年7月3日 星期三

以商業手法解決社會問題 ~發自日本的社會貢獻構想 邁向世界~


◎隱藏的風潮!?社會貢獻之旅

 場景是在一年約有200萬觀光客造訪的柬埔寨吳哥窟。這天有一組16人的日本旅行團來訪,除了參觀世界遺產外,真正的重頭戲是造訪由日本NPO(非營利組織)支援的一所當地孤兒院。以學生、年輕社會人士組成的日本觀光團員,跟孤兒院院童一起清理環境等等的義工活動,才是此行最大目的。這是日本旅遊業者H.I.S.三年前開始推出的義工學習之旅,除了柬埔寨以外,孟加拉、寮國等十個國家都有出團。雖然團費比起一般觀光團貴上幾萬塊日幣,但是據說參加的年輕人人數急速增加。五天四夜的行程中,只有一天是觀光行程,兩天在孤兒院中度過。「如果只是一般觀光團就跟大家沒什麼兩樣;希望自己可以做一點不一樣的事情」、「自己本來就對從事支援發展中國家的教育問題有興趣,經由這次經驗更加堅定自己的意志。」參加的團員們這樣表示。
 
 現在日本年輕人常被說「內向」、躲在自己的殼內,沒有活力、沒有毅力等;但慶應義塾大學客座教授夏野剛指出,其實現在年輕人「很多都意識到要從事社會貢獻」。根據日本內閣府的民意調查,回答會想要從事貢獻社會活動的,2002年時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只有不到半數;但2012年回答「願意」的人數,在各個年齡層都有增長,尤以二十多歲年輕人的增幅為最大,達近7成。這樣的變化可能來自311東日本大地震後,大家突然間感到自己是不是可以做一些什麼來貢獻社會。

◎日本社會貢獻式商業 打入海外市場

 日本受注目的社會企業家之一NPO「TABLE FOR TWO」(TFT)的代表小暮真久(40歲),被富比世雜誌選為亞洲慈善活動英雄代表48人之一。早稻田大學理工學部畢業的小暮先生,一直思考著想要從事對人有幫助的工作。他大學畢業後在麥肯錫顧問公司工作,六年前發起了用20元日幣供給發展中國家小孩食物的社會貢獻活動。TFT的概念就是在公司的員工餐廳裡,消費者若點了低卡健康餐點,其中20元日幣會轉到TFT,扣掉4元營運成本費用後,16元日幣可以為發展中國家的小孩供應一份食物。世界上受飢餓之苦的有10億人口,而有營養過剩肥胖問題的也有10億人,TFT的終極目標就是要矯正這個不平等的狀況。現在TFT幫助了東非洲5個國家。2008年日本有102家企業參與這個計畫,迄今已成長至560家公司。六年內總計已在非洲供應了2000萬份以上的食物。雖然TFT以商業手法來作社會貢獻的概念剛開始很難獲得一般人接受,但經過踏實的業務活動,現在事業收入達1.4億日幣,有1900萬日幣盈餘。
 
 不只在日本國內,TFT三年前也在美國紐約設了辦公室。合作對象有在紐約、舊金山等約五十個企業、餐廳。像是在哥倫比亞大學校內咖啡店販賣日式幕之內健康便當,便當價格中的25分美金拿來支援開發中國家供餐計畫。另外,TFT也開始在美國國內貧困地方的小學展開供餐支援計畫。現在在美國一些面臨貧困問題的地區中,供餐經費不足的學校裡常見便宜且容易取得的漢堡、披薩等食物,孩童營養不均衡而造成肥胖,形成嚴重的社會問題。TFT美國代表唐須先生注意到美國國內的這種貧困問題,開始在小學提供低卡健康食物的支援活動。來自日本的社會貢獻式商業,也在NPO大國的美國邁出了一步。

 夏野教授指出,其實日本在二次戰後的一些企業家也有過類似的想法。像是Panasonic創業者松下幸之助的「透過公司的事業對生活品質的提升作出貢獻」,或是像本田汽車創業者本田宗一郎說的,「為了世界,為了人類,難道沒有什麼事是我們可以做的嗎?」這些戰後著名的企業經營者持有的社會企業家式的想法,過去引領了日本的經濟成長。之後日本經歷了泡沫經濟、失落的二十年,這種觀念被遺忘,但現在似乎又在年輕人之間形成。

◎高科技輪椅 挑戰美國

 而不只有NPO,自行創業、借技術能力來製造對社會有貢獻的產品也是一種方式。「WHILL」是由從日產汽車、Sony、OLYMPUS等知名大企業出身的年輕人所組成的公司,他們設計了具有嶄新的外觀且操作比傳統輪椅更簡單的高科技電動輪椅,希望讓老年人及行動不方便者也能輕鬆上街。從日本遠赴美國矽谷,跟其他的創業者競爭,尋求產品量產所需的資金。最後獲得矽谷著名創業投資團體500 Startups數百萬日幣的初步投資承諾。「希望能把製作出來的東西好好地交到真正需要的人的手裡,我想這就是為社會做事」,WHILL的CEO杉江理先生由衷地說。

「美國以矽谷為中心,由創業家來領導世界;日本則存在著以日本為根基的社會企業家來引領世界的可能性。」夏野教授分析,「原本日本人就有關懷體貼之心,即便沒有實際利益,但是只要最終能有好結果,就會覺得滿足。而且日本的市場正處於面對高齡化等社會問題的階段,治安、衛生等問題的處理階段也同樣地領先全世界。也就是說,在日本生活中所產生出的點子,在世界上其他地方也能夠通用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利基於貢獻社會的背景,便可以被運用在各式各樣的服務以及慈善行動裡。現在仍在日本國內的NPO、社會企業家,將來也能讓自己的善意在世界上普及。」


圖片來源:
http://jp.tablefor2.org/assets/pdfs/TFT_annual_report_2012_highlight.pdf
資料來源:
テレビ東京「未来世紀ジパング~沸騰現場の経済学~」2013年5月20日播放內容
http://www.tv-tokyo.co.jp/zipangu/backnumber/20130520/


相關網站:
[H.I.S. ボランティア・スタディツアー]
http://eco.his-j.com/volunteer/
[TABLE FOR TWO] http://www.tablefor2.org/home
[WHILL] http://whill.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