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6日 星期六

貼近「青年求職自殺」的背景――找不到容身之處、無法安身立命的那些日本青年們


9月10日是WHO訂定的「世界預防自殺日」。日本也將10日至16日間訂為「預防自殺週」。日本NPO自殺防治對策中心「Life Link」代表清水康之就近年變得非常嚴重的青年自殺問題,特別是被稱為「求職自殺」,也就是因求職不順而自殺的青年們,考察了其背景。以下是清水先生的解說。

◆ 青年求職自殺大幅增加
根據日本警察廳的統計,因「求職失敗」而自殺的20~30歲青年,比起五年前(2007年:60人),去年(2012年)大幅增加了2.5倍。但是這僅僅是冰山一角。如果以一般認為,自殺未遂者是實際死亡者的10倍來看的話,至少每年有1000人以上的青年,因為「求職失敗」而嘗試自殺。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青年,會僅因為「找不到工作」這種程度的理由而自殺呢?我們為了研究其背景,對200名以上正在求職的大學生或研究生進行了調查。以下將主要介紹調查結果中,特別令人印象深刻的幾點。

◆ 青年眼中的日本社會與所冀望的安定生活

首先令人驚訝的是,對於日本社會持負面看法的學生非常多。例如,對於日本社會是「誠實者會得到回報的社會嗎?還是會被當做笨蛋的社會?」此一問題,有69%的學生回答「日本社會是誠實者會被當做笨蛋的社會。」相同的,問到日本社會是「會對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手的社會嗎?還是不會給予任何幫助的社會?」的時候,有65%的學生回答「日本社會是對需要幫助的人不會給予任何幫助的社會。」再者,針對「是否想成為正職員工」此一問題,「絕對想」有70%,加上回答「可以的話想」(27%)的話,共有97%的學生回答「想成為正職員工」。對於其理由,則有7成的學生回答「成為正職員工的話才能有安定的生活」。

但是,這裡所提到的「安定」,並不是像終身雇用制那樣的「對將來生活的安定保障」。因為,在問到「想在最初就職的公司待幾年」時,回答「到退休為止」的學生,只有占20%。也就是說,我們認為,導致有很多學生希望當正職員工的原因是,在不對人伸出援手的日本社會中,為了不要流落街頭,得以生存下去,以及作為一種防禦反應,而含有緊急避難的意味。

◆ 求職活動的現實

實際上在求職活動開始後,感覺「不能接受」、「有不滿」的學生高達67%。例如:有在「還不能進行雇用活動」的時期,就在檯面下內定的企業;也有一面宣稱「不問學歷」但實際上卻是以所就讀的大學來進行篩選的企業。再者,雖然經濟團體聯合會等有定出「求職活動規則」一類指南,實際上是非常形式化。有許多學生因為相信企業的表面說詞而求職,結果這樣誠實的人卻被當做笨蛋。

各位知道寄給求職學生的「祝福信」嗎?雖然在字面上看來是很光明、積極向前的,但實際上所謂的「祝福信」是不錄取通知。由於這類的信件都以「很可惜跟您沒有緣分,祝您之後的求職順利成功。」「誠心地為您之後的奮鬥而祝福。」等等的這類句子做結尾,因而在學生間將不錄取通知稱之為「祝福信」。

更令人吃驚的是,還有「沉默的祝福」這樣的東西存在。這是指,沉默地,意即「渺無音訊的祝福信」、「連不錄取通知都不寄」這樣的情況也是有的。參加調查的七成以上求職學生,都有實際經驗過「沉默的祝福」。

◆ 在成長過程中努力抹消自我,在求職活動中急忙找尋自我

但是,就算有著這樣的經驗,如願被錄取成為正職員工的話,就能夠安心了。即使遭到過份的對待,同時如果可以找到工作的話,藉由工作找到人生的目標或是意義的人也不少吧?我想我們在當學生的時候,也是這樣克服求職的關卡過來的。

話雖如此,現在的學生不一樣了。應徵30間、50間,或是應徵100間公司,一次也沒有被錄取的學生也不少。

以下介紹在進行與調查相關的公聽會時,從求職學生聽來的故事:「怎麼看因為求職失敗而自殺的青年增加這件事呢?可以理解嗎?」當我們這樣問時,四名受訪的求職學生全部都回答能夠理解。進一步追問「能夠理解,怎麼說呢?」求職學生則表示:「我,我們,從小開始就是一面害怕著周圍的目光,戰戰競競地一面生活的。」也就是說,在小學、中學時,想著怎麼樣才能不被霸凌,不成為被霸凌的目標而平安畢業,就這樣害怕、戰戰競競地生活著。他們並非想著「我想做這個、想做那個」,而是為求盡量低調,不要突出醒目,而始終扮演著不會被周圍的人排擠、排除的角色,是靠著不斷演戲活過來的。而且,對於國中高中的升學,學生也非常在意老師與父母的評價。因為現在的學校對於「學習熱情」也列為評分的一環,因此希望進大學的話,就算是演出來的,也不得不表現「幹勁」給學校看。就這樣觀察著成人的臉色,做作地笑著,一路表演著「好孩子」。

然後,總算進了大學,可以從周圍的評價、必須跟大家一樣的壓力中稍微解放的時候,才喘了一口氣,求職活動就開始了。求職時在企業間穿梭,有一些面試時一定會被問到的問題:「你的夢想是什麼呢?」「你辦得到什麼別人辦不到的事情嗎?」學生們說,這是有生以來第一次被問「你…」這樣的問題。從小開始,明明就是被要求與周遭的人一樣,為了消除自己的存在而努力著活過來的,但卻突然在求職時被問及「你….」的時候,非常驚訝。

在面試時拼了老命,進行「自我分析」或「自我探索」,在求職的申請出上寫下模模糊糊看到的自我,而且對幾十間公司都同樣這麼做。面試的時候也是,想著面試官會怎麼樣評價自己,要說什麼才會被錄取,一面注意著對方的評價一面回答。即使如此,完全沒有任何企業錄取自己的話,明明從小到大都按照要求活過來了,就算如此也沒能獲得自己的容身之處或舞台的話,該怎麼辦呢?

學生們說「可以理解」的意思,並不是「積極地想死」、「想自殺」的意思,而是對於「對於這種人生,已經不想要再這樣荒謬地活著了」的這種心情,表示很了解的意思。

在這次的調查中,因為開始求職而覺得「認真地想尋死」、「想自殺」的學生,實際上高達21%。這是非常驚人的數字。

◆ 問題的根源


談到求職活動的問題的話,問題的本質並不是在求職時期本身。 是黑箱作業的問題、是不守規則的企業的問題、或者是升學導向的日本教育體系的整體問題。這些問題造成的扭曲,集中地侵襲著求職學生。

這些與求職相關的問題,換句話說,這種黑心企業啃食青年的情形,或是社會新鮮人有3成會在3年內離職的事實,其根源是一樣的。

青年求職自殺此一問題的背後所存在的,也是我們成人社會的問題。


新聞來源:
http://www.nhk.or.jp/kaisetsu-blog/400/167020.html
圖片來源:
http://1topi.jp/curator/hidarikikidesuy/1310/25/35364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