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6日 星期二

原爆之子的戰後人生――「『原爆之子』其後」準備出版


8月6日,距離1945年廣島原爆已經過了68年。【島弧・黑潮】為您介紹有關原爆證言出版書籍以及相關網頁。


岩波書店在原子彈投下的六年後,出版了「原爆之子」一書,書中收集了廣島原爆受害孩童共105人的作文。這些孩童們在戰後怎麼活下來的呢?收錄其中37人的手記的「『原爆之子』其後」於本月中旬出版,在此書中,他們道出對和平時代的感激之情,也寫下面對放射線的恐怖及對於原爆受害者的差別待遇的心情。

書寫這些作文的的孩童們的聯誼會「『原爆之子』きょう竹会」的會長――廣島市安佐南區的早志百合子(77歲)收集了這些手記。自1989年開始,她便開始對成員募集原爆後的人生故事書寫,而契機是一同在家中遭遇原爆的母親政子的死亡。政子的甲狀腺癌轉移,反覆進行了七次手術。即使如此,政子仍持續訴說著「我絕對要熬過去」。早志百合子回顧了母親的人生,開始有了想傳達原爆受害者在原爆後的人生故事的念頭。

不曉得是不是痛苦的回憶太多,手記一直很難募集。但是早志百合子想為原爆的悲慘與和平的重要性留下紀錄,傳給未來的人們。她把這樣的想法用信寫給每一個人之後,開始收到一些回信。「家人團聚一起吃飯,幸福地度過每一天」、「有了孫子,每天幸福地生活著」,有充滿著平凡的日常生活的文字,還有對於原爆所帶來的病症的不安,像是5歲時遭遇原爆的女性寫著「諸如身體狀況差的時候,就會開始擔心這是否是體內殘留放射能所造成的影響」,1974年喪母的男性則寫著「接著就輪到我了吧」,揭露了這樣的內心曲折。

遭遇原爆時就讀中學二年級的女性,戰後,自己的公公、父親、哥哥與表親接連因為肝癌或白血病病歿,訴說著「舉廣島與長崎為例,就應該非常足夠讓人瞭解核能的恐怖,不能再讓這種不幸的事情發生」。也有女性寫著「最痛苦的回憶就是結婚的事情」,因為遭遇原爆被男性疏遠,「(這種事情發生)三、四次之後,就連我也受到很大的衝擊」。因為原爆失去父親的另外一位女性,與未婚夫返回婆家時,聽見公公對他的兒子說「你可以接受單親家庭的女兒嗎」。

早志百合子把到1999年為止收集到的33人的手記印刷了300本,捐贈給廣島市內的中學。之後因為「希望有更多人來讀這本書」,開始接洽出版社,而於今年5月,由位於東京文京區的「本の泉社」允諾刊行本書,書中更新增了4人的手記。早志百合子在86年發現罹患乳癌,一年後因為心臟病發作倒下,她說「原爆之子的人生,毋寧是戰後更為艱辛。希望可以留下歷史紀錄。」


註:「原爆之子」一書,是已故廣島大學教授長田新先生,集結了廣島的孩子們的被爆體驗所編輯出版的書籍。在1951年10月出版,而在1952年由已故新藤兼人導演將本書拍成電影。本書也翻譯成多國語言出版。現在則由寬版岩波文庫(ワイド版岩波文庫,B6尺寸,字體較大的文庫本)分為上下兩卷販賣中。

相關網頁介紹:
1、紙碑,http://h-s-o.net/shihi/ja/index.html (日文)。
紙碑是1981年廣島原爆養護設施「舟入むつみ園」開設十周年與被爆35周年紀念,由設施中72名被爆者所寫的被爆體驗的證言集。除了被爆體驗之外,執筆者也提及許多被爆後的生活。希望可以藉此讓讀者了解到原爆的可怕,與因原爆所帶來的生活變化。
2、市民所繪的原爆圖說,http://www.pcf.city.hiroshima.jp/BPW/index.html(可選擇中文頁面)。


新聞來源:
http://digital.asahi.com/articles/OSK201308050010.html?ref=comkiji_txt_end_kjid_OSK201308050010
圖片來源:
http://www.pcf.city.hiroshima.jp/BPW/japanese/27.html
繪圖者圖說:這些都是被炸的半死不活的人們。當中也有已經死去的人。木板隔間的教室裡鋪著稻草蓆,讓那些因原爆而被炸得半死不活的人躺在在草蓆上。這些人看起來一個傷得比一個重,密密麻麻填滿了教室的地板。我則一個人一個人的找著,看看有沒有弟弟的身影,一邊跨過被燒傷的人,一邊避免踏到他們的手腳。我的精神狀態也並不正常。我想自己真是不簡單哪,走過了這樣的修羅場。

本圖為「收容所裡的被爆被收容者」。繪圖者是石川文恵(被爆當時16歲,繪圖時46歲)。所繪的日期與場所是1945年8月7日,離爆炸中心距離3050公尺的己斐國民學校教室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