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7日 星期二

從國立大學開始,文科學系將消失!安倍首相與文科省的文化破壞性的「大學改革」



大學升學率超過50%,埋頭於真理探究的象牙塔,如此印象中的大學已成過去。如今大學及其週邊的民間企業正強化由冷峻且徹底的經濟理論所帶來的支配。

但是,讓相關人士感到「沒想到會到這般地步」而震驚的是最近由文部科學省(譯者註:類似台灣的教育部,簡稱文科省)對國立大學所揭示的方針。作為少數報導該問題的媒體,《東京新聞》於9月2日晨報中以「從國立大學開始,文科將消失?文科省通告的改革案」為題的報導中如下介紹:

「文部科學省於上個月接受該省的審議會『國立大學法人評價委員會』的討論決議,作為一項國立大學的組織改革案,通告各大學『教員養成系、人文社會科學系的廢止或轉換』。」

直接解讀通告文句的話,的確如該標題所言,只能理解為廢止文科,催促其轉換成理科。然而同篇報導中,文科省負責人說「此次的通告並不是提議廢止文科學系或轉換為理科,而是基於事先所告知的任務角色,希望各大學進行改革而已。」看起來宛如不是國家的強制,而是託付於大學自主性的樣子。但是,該負責人的言語中出現的「事先告知的任務角色」則藏有怪異。

例如橫濱國立大學教授,室井尚氏在自己的部落格寫下「國立大學現在正面臨嚴重的事」的文章(5月15日),栩栩如生地說道此次通告早就開始落實,而其中一部分更成為注目的話題。

「依據去年度6月在內閣會議中決定的『國立大學改革計畫』,以令人吃驚的速度,文科省於平成25年(2013年)秋天幾乎將各大學『任務的再定義』作出定案。根據此項各大學『任務的再定義』,文科省單方面地通告各國立大學或各學部所必須朝向的目標『任務』。雖然寫著『此乃依據與各大學交換意見的結果』,實際上並非如此。其實該內容的文句幾乎都已經由文科省寫入、僅空著自主數值目標欄位的『任務』,強迫各大學照單全收。」

「該表中2、3、4列著埼玉大學、千葉大學、橫濱國立大學與關東一帶的地方大學,文科省要求這些大學的『任務』則是共通的。也就是將學校重心放在理工科系或醫療科系。實際上,從文科省的負責人那裡聽到,財務省說如果在私立學校較多的神奈川縣裡,如果不將比較不耗費教育成本的文學科系交給私立學校、而將經費集中於理工科系的話,不就失去使用稅金的意義嗎等發言,因此雖然我們所屬的『人類文化課程』,實際上跟單純是教員養成系的『新課程』完全不同,最後卻還是與教員養成系的『新課程』綁在一起,被通知要『廢止』(寫於連結後面。僅僅只有兩行。而那也是一開始就被寫入的)。文科省說要將國立大學的課程、學科直接『廢除吧!』」(前述出自室井氏的部落格)

隨著文科省露骨的指示,國立大學中的教員養成系、文科學系確實地朝向廢止之路。

在福井縣也是,《福井新聞》於8月6日報導了縣內唯二的人文社會科學系的其中一個,福井大學地域科學課程決定遭廢止一事也在當地引起了波瀾,從這樣的報導來看,毫無疑問地,這樣的事態正相當程度地進展中。

「國立大學」是在2004年變更其設立形式,成為名為國立大學法人的獨立行政法人。在文科省的首頁上,將這樣的獨立行政法人組織讚頌為有助提高大學自主性、推進教育研究,但是從不得不依賴國家給予經營費用的財政構造來說,現實上到底還是無法違逆國家、亦即目前的政府方針。

就這樣,大學被導入市場原理,必須捨棄無法賺錢的學科,使此一發展更加劇烈的背景當然在於某個男人的登場。

該名男人,安倍首相在5月6日的OECD部長級會議主題演說中如此述說:

「正因如此,我正推動著教育改革。不是要更深化學術研究,而是實行更加能看出社會需求的、更具實踐性的職業教育。我正考慮著將這樣的新架構用於高等教育中。」

對安倍而言,「深化學術研究」是一件完全無意義的事,為了能夠投身於有社會需要的職業而進行的教育才是必要的。那幾乎否定了大學教育這樣的東西。把那想法說成是大學的職業學校化也無妨。象徵性而言,即是一個無法看出文學部存在意義等等的教育觀、學問觀。

探討「人究竟為何物」、「社會該是怎麼樣」,並且追問「學問為何物」,承繼先人知識的累積而構想未來的知性活動,姑且將這樣的知性活動稱為「教養」(譯者註:類似中文的「通識」)。如果在欠缺通識的情形下而追求科學技術的發展將會招致何種結果呢?終於在最近,這個社會看到了那樣的結果,不是嗎?

使吉田昌郎所長不得不想起東日本毀滅狀況的311福島核電事故之慘劇,正是只有追隨短線的經濟邏輯、無法將科學技術置於人類史或文明史中、大學的貧乏、學問的貧乏所導致的後果。

此外,STAP論文事件也披露被經濟邏輯所支配的日本科學界,其淒慘的研究環境。小保方晴子未被給予任何深化學問或研究見識的契機,就這樣擔任了5年任期的研究員職位,並置於一種在任期內如果無法拿出成果便會喪失地位的臨界狀態。另一方面,在關於笹井芳樹氏死亡的報導中,據傳由企業出資,正進行建造著一項耗資近40億、被稱為「笹井城」的研究設施。政府與產業界一起進行龐大的投資,建構在短期內即可回收成果的構造,死命的壓榨研究者則是科學界的實際情況。

哲學家康德在其著作《學科之爭》中展開了大學之論。該著作闡述大學部的學系被分成神學系、法律系、醫學系上級學系,以及作為基礎的哲學系。康德說道,上級學科是有著對社會的實用性,從而與國家緊密相連,但唯有不受國家掌控的哲學系,才是有能力判斷學問真理性的學系。

只因目前政權的意思與經濟上的利害關係而使大學受到制約,特別是將人文社會科學這樣有關考察人或社會的學問當作可有可無之作法,其實是否定了知識事業。

在「大學改革」的名義下所進行的文化破壞與知識荒廢的情況應該有必要讓更多人知道。

(村田哲志)

資料來源:http://lite-ra.com/2014/10/post-508.html
圖片來源:http://news.livedoor.com/article/detail/931043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